第1章 書仙 上(1 / 2)

姑蘇老城河網密布,自然橋也多。河常窄仄,橋自然也小,小到連個名字都沒有。但是就在毛夾裏旁邊那一條河上有一座小橋,上去五六個台階下來五六個台階那麼小,卻有個名兒,叫做書生橋。

說到這個書生橋還有個來頭,說是二三十年前有個李姓的書生在此地坐館,一邊混個生計一邊念書考功名。這個書生也是個有福氣的,直直做到從二品,他卻一點不戀棧。

原來這書生不簡單,竟是天上的仙家下凡,皇帝留他不住,隻好讓他姑蘇做個縣令。不上兩年就遇上大水,把毛夾裏的橋給衝了。李書生拿出全部積蓄建了一座橋,鄉人感念其恩,遂名其為書生橋。

毛品豐聽得本鄉小兒這麼講的時候正立在書生橋下,目光順著階梯一級一級的往上看去。小孩兒抬頭看一看這個把鬥笠的沿兒壓得低低的外鄉人,相互嬉笑幾句,叫鬧著跑遠了。

毛品豐拉了拉肩背上的書箱,笑道:“過去許多年了呢。”

許久有一個聲音傳來,輕輕的說道:“自然。咱們在這裏的時候,這些孩子的爹娘不曉得生沒生。”細細的聽,這聲音竟是從書箱裏發出來的。

鬥笠下溢出淺淺的一聲笑。若是叫此地的老人家聽去,或還有人能記起,這聲音端的是像當年造下橋後就辭官回鄉的縣老爺呐。

二十多年前,毛品豐在這個小地方做縣官的時候大約是不到而立的年紀。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按說他早該年過半百了,但是鬥笠下露出來的那半張臉,居然一點也看不出年紀,仿佛還是當年的模樣。

如今想起來,這裏算是他毛品豐的福地。

當年的毛品豐,隻是一個在平常不過的書生,整日裏守著半屋子的書之外別無所好。最叫他頭疼的就是書衣魚,一個不留神就叫它們把好好的書咬得不像樣子。毛品豐每年天氣好的時候都拿出來曬,但總還是難免。

後來有個同窗告訴他,要書不生蠹蟲其實也簡單得很,每年除夕的時候在書房裏擺上一杯素酒兩盤果品,另加幾支清香就好。書中有仙名叫長恩,呼而祭之,便可得他保佑,再無衣魚之擾。

毛品豐是個實在人,聽得有此一說自然就信了,當真就擺上酒菜祭祀。不曉得是不是真的書仙保佑,第二年梅雨季過後,他那半屋子寶貝書籍連一點兒濕跡都不曾見。毛品豐對那書仙更是感激,又在房裏點上幾支香,頻頻拜謝。

這日午睡,毛品豐忽然叫一道聲音鬧醒,睜眼一看,榻前立著一個男子,一身深青色的衣裳,衣縫處用粗粗的白線繡著格子花紋,不曉得是什麼式樣。見他睜眼,男子笑道:“你這書生好小氣!我保你一整年書籍衣魚不生,倒隻有除夕夜一杯素酒兩個小菜。今兒個好容易再想起我來,更好,隻得清香數支,連杯酒也不舍得!罷,罷,當我錯看了你,也是個不曉得感恩的俗人。”

毛品豐聽他口氣,倒像是那書仙,當下長拜道:“神仙可是書仙長恩?學生有禮了。”

那人把嘴角翹一翹,手指卷著墨一般的發,笑道:“小仙正是。”

毛品豐看他都不拿正眼瞧自己,心裏著急,書仙嫌棄他供品太薄,怕是不高興了罷?他生活雖不寬裕,但是對書籍倒是真心喜愛,平時看書都要好好地洗過手再拿,就怕叫手上的穢物汙了書本。現在一想到就為因為少了幾樣供品,自己那半屋子寶貝可能就要遭衣魚之禍,當下難受起來,撲通一聲跪倒地下拜了兩拜:“是學生疏忽了。書仙大人可有什麼喜歡的飲食物件,隻要是學生尋得到的,必定呈上。就望大人別將氣撒在書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