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汴州端木(1 / 1)

大燕國汴州端木氏,無論在江湖還是朝堂之上皆是赫赫有名的氏族,與遠在金陵的上官氏並稱為大燕兩大世家。在民間傳有“南上官,北端木”的說法,兩大世家一居汴州,一位金陵,南北遙相而望。

端木家主端木安位高權重,任當朝二品重臣戶部尚書,有經世之才,深得大燕皇帝寵信。

端木府邸在汴州無愧於第一大府,位居汴州城中心寸土寸金的玄武街,占地百餘畝,五步一亭,十步一閣,亭台軒榭,金玉滿園,盡顯豪奢。

府中且開鑿一大湖,湖中飼有千條錦鯉,泛舟遊於湖中,觀賞錦鯉翻騰也成為了端木族人的一大喜事。

在端木府邸的一處別院,隻見此時一位頭發花白的私塾先生與一華貴服飾的少年在講課論道,二者時不時還互有問答。

先生輕捋山羊胡,輕踱幾步,向那華服少年問道:“鳳陽,昨日我與你講述了當今天下格局,現在你來給我說道說道。”

端木鳳陽聞言,起身恭聲回道:“回先生,如今天下劃分三國,我大燕國與周國、蜀國。其中大燕國力最盛,周國次之,蜀國排末。但三國實力差距並不懸殊,所以天下隱成三足鼎立之勢。”先生聞言欣慰一笑,微微點頭。

端木鳳陽卻是接道:“而在如今江湖之中,也是存在了門派並立之勢,民間流傳歌謠‘少林武當,北鬥太行,五嶽齊並,上官端木各一方’……”

先生一聲輕咳,打斷了端木鳳陽的講話,板起臉厲聲道:“我問你天下格局政事,沒教你那些江湖門派之勢,這些江湖之事以後莫要再講。你得明白江湖門派如何勢大也無法與國家抗衡,千萬鐵騎踏過,什麼少林武當之流,皆為煙塵。”

端木鳳陽心雖有不甘,但也不願惹先生生氣,隻得作罷,順從的點了點頭,躬身坐下。

教書先生與他又講道了當今大燕國的朝堂大事及治國之道,足足講道了近三個時辰才罷。

臨前,先生於門處回首,語重心長地對端木鳳陽叮嚀道:“鳳陽,端木家對你寄以眾望,還望你日後用心讀書,不再去牽掛那些江湖雜事。”

端木鳳陽聞言,心不在焉的點了點頭。先生見狀,輕歎一聲,也是無奈,攜書離去。

在先生離去不久,一名與端木鳳陽年紀相仿的家仆從門外跑進,應是奔走勞累,顯得氣喘籲籲。

“何事如此慌張?”端木鳳陽見其此狀,不禁詢問道。

那家仆盡力平穩氣息,吞咽口水,回道:“公子,出大事了!剛剛在演練場端木家習武族人進行操練,端木丈亭公子,以一人之力接連擊敗數位習武族人,並單憑一臂便舉起場中央的千斤銅鼎!”

端木鳳陽聞言,大驚道:“青書,竟有這事!以前知曉丈亭兄氣力遠大於常人,但不知竟是如此神力!”

那家仆青書接著道:“丈亭公子舉鼎之時,三爺也是在場,三爺的武功沒得說,在端木家算是頂尖的存在,曾在燕周戰爭中,擊殺周國士兵近百人而不倒。三爺當場斷言,丈亭公子憑此神力,日後將大有作為,甚至有機會達到端木老家主的武學境界!”

端木老家主端木擎蒼,威震燕北,武功傳說已登峰造極,在江湖中有“隻手摘星辰”的名號。端木家新生一代雖無人親眼見過老家主,但也皆是自小聽聞其傳奇事跡,對老家主可謂是敬佩至極。

端木鳳陽不由暗自神傷,心有所思,喃喃道:“我讀書十餘年,十年一日,困於一房之中,夙夜經學典籍。雖也癡心武學,卻是未能得償所願。”

家仆青書見此狀,也是善解人意,在旁安慰道:“公子莫要灰心,您以後可是要位極人臣,建功立業的,家主觀您讀書天賦,請來知名先生教您治國之道。要我說,您的成就將來定不會比丈亭公子差。”

端木鳳陽知是青書好意,輕輕搖了搖頭,也沒有再說。

端木家的族人在少年之時便會進行分離教育,具有武學天賦的進行習武,將來闖蕩江湖。而那些有讀書天賦的則教以治國之法,力圖能進朝入仕。

端木鳳陽便是後者,自小有過目不忘的天賦,熟讀經典。其父當朝戶部尚書、端木家主端木安甚是欣慰,特地聘請當地知名先生教其讀書,願子取得一番大事業。

端木鳳陽也是不負父望,雖僅十六歲,就才學過人,小有名氣。他曾一首清明之詩《瑟瑟》,傳遍汴州千家萬戶,為人所稱道。

端木丈亭操場單臂舉鼎之事,不過三日,便在汴州城乃至整個燕北之地迅速傳開,引得人們津津樂道。

千斤銅鼎,被一名十八歲的少年單臂舉起,無論何處,都是值得談論之事。眾人不禁感歎,端木世家不愧為武學大家,又將出世一名練武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