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更加難纏。

見識過錦繡江山的一角之後,總是對其餘的部分更加渴望。而且這中間另外還有個特殊的緣故——這大涼部落細算起來,還跟大樾皇朝有親。

其實算起來這大涼部落跟她母後那邊兒是沾著點兒親戚關係的——雖然已經是至少三代前的遠房親戚了,但是不管是她母後還是江南花家的那位姨母,她們兩位祖上都是曾經有過北荻的血統的。

那個時候,九州割據、諸侯混戰,覆巢之下無完卵,就算她們兩位的祖上算起來都是皇族,也難免因亡國而落難、四處流浪,那樣的亂世之中,能夠活下來已經不錯,哪裏還顧得上流落到哪裏呢?

母後和花家姨母的祖輩逃到了江南,跟當地的世家大族聯姻,落地生根,幾代之後自己便也就成為了世家大族。

留在北荻的血親也發奮圖強,硬是拖著亡敗的殘部重建了部落,跟周邊的其他幾個部落聯姻結盟,漸漸成為了一個強大的新部落——大涼。

現任的大涼王,算起來是她母後和花家姨母的遠房堂弟。

這位堂舅是個極其厲害的人。聽說從還是少年的時候起,就因驍勇善戰又善於謀略而聞名全北荻。

聽說他那時常常策馬奔騰在草原上,爬上最高的山,遠眺中原,讚歎不已,逐鹿之心,路人皆知。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雖然她這位堂舅非常能幹又很有野心,但是現實條件根本不允許他將這個願望付諸實踐。

原因當然也是出在北荻的勇士們太過驍勇善戰上。

北荻地廣人稀,族人逐水草而居,故而部落繁多,民風一向彪悍,自己同個家族的人遇到了一言不合都可能拔刀相向,更加不要說其他部落的人了。

故此這麼多年來,北荻人雖然一直都想著問鼎中原,但是奈何內部如同一盤散沙、各自為政,除了大涼、大靖這幾個比較強大些的部落之外,其他的小部落們誰都不服誰,根本成不了大氣候。

這也是護國公敢用自己不足三萬人的守軍就在那北方邊城堅守二十年的原因之一——反正就算是大涼、大靖這種大部落的戰力也不過隻有兩三萬。不要說以一敵十了,就算是普普通通、一個換一個,他們大樾的守軍都不能輸啊。

何況,強將手下無弱兵,既然是大名鼎鼎的護國公越勇手下的兵士,哪裏會有“普普通通”的?那絕對是以一當十、甚至當百的精英。

然則現在事實擺在眼前,不由得讓人狐疑——既然是那樣精英的軍隊,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被人破了城?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聽說北荻集結了十萬大軍——那麼他們必定是數個部落一起行動的,不管是大涼還是大靖,都沒有這種兵力,就算他們兩個部落聯合也最多隻有五萬,剩下的至少還要十來個小部落的聯合才能湊夠。

問題是,不說那些小部落了,就是大涼和大靖,這兩個部落也絕對沒有可能聯合起來一起攻打大樾,畢竟他們可是世仇啊。

不管在護國公還是越裳看來,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

所以說,才會讓人感覺措手不及。

但除此之外,定然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叛徒、內鬼?

越裳同護國公對視了一眼,在彼此眼中都找到了相似的猜測。

隨便怎麼說,但大概少不了這些“蛀蟲”的參與。

故此,幾乎在片刻之間,越裳已經做好了決定。她上前了半步,親自將護國公扶起來,一臉鄭重地道:

“叔祖父快請起,此事幹係甚大,叔祖父在北地鎮守多年,自是無人比叔祖父更適合為統帥,但,幾位副將的人選,還請叔祖父再費心斟酌一番,看何人可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