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陽光明媚,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欞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有仆人稟報,荀彧前來拜訪。
郭嘉正愁該怎麼和荀彧套近乎,得知荀彧登門十分的驚喜。
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荀彧和原主都離開了袁紹,對袁紹及其謀士的評價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俗話說:“千金易得,知音難求。”
二人都富有遠見卓識,看人之精準,讓他這個科班生自愧不如。
慕強是刻在dna裏的本能。
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年少成名,傳聞性格也好。
他很想與荀彧這樣的大佬結交。
荀彧沒想到郭嘉會親自出門迎接,冒昧來訪的不安都消退了不少。
兩人一同進屋。
郭嘉離得近了,聞到荀彧身上有淡淡的香氣,似是桂花香。
對桌而坐時,香氣便聞不到了。
荀彧出身貴族世家,麵如冠玉,身高至少有一米八二。
“三國首席高富帥”實至名歸。
仆從端來了茶具,給兩人各泡了一杯熱茶,水汽氳氤。
荀彧登門主要是有三個問題。
一是請教郭嘉對攻打陽城的看法,二是討論董卓為禍蒼生當如何應對,三是詢問為何選擇輔佐曹操。
第三個問題是最主要的。
前兩個問題他早有答案,唯獨這第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實不知曹操有何過人之處?
去年,曹操獨自引軍與董卓交鋒,遭遇慘敗,差點戰死沙場。
是怎麼被郭嘉看中的?
荀彧放低姿態,說道:“今早議事之時未能聽到兄台高見,愚深以為憾,特來請教。”
上來就問曹操如何,怕是會被打出去吧。
先談點別的,拉近點關係,待到相談甚歡之時再問曹操的事情,不會顯得冒失。
就是不知郭嘉是否好相處?
郭嘉自謙道:“仁兄才名在外,在下豈敢班門弄斧。”
在大佬麵前還是低調點好。
倘若不自量力,在大佬麵前高談闊論,小醜終究是自己。
荀彧正色道:“兄台過謙了。”
郭嘉見荀彧是誠心發問,小心翼翼地說道:“隻是一點薄見,權當一樂。
董卓懼關東軍勇猛,退守長安。
關東聯軍兵廣糧足,若能齊心協力乘勝追擊,或可直取長安。
斷董卓頭顱,懸於東門。
是否攻打陽城,我等說了不算,權看袁紹如何決斷。
聯軍人心不齊,各有打算。
各路諸侯討董,真正出力的隻有袁紹和袁術這兩路人馬。
兄弟不和,取禍之道。
袁紹本是袁逢庶子,過繼給袁成繼嗣,方才有了與袁術相爭的實力。
他不會坐看袁術勢大。”
郭嘉說完,稍有些燙的茶水已經降到了可以入口的溫度。
兩人同時喝了一口茶。
荀彧佩服郭嘉看人精準,花式彩虹屁:“聽君一席話,可見智策非凡,乃世之奇士。”
郭嘉聽了臉紅,怪不好意思的。
荀彧剛給郭嘉蓋了一頂高帽,緊接著就說道:“董卓禍亂朝綱,討董聯軍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如之奈何?”
郭嘉:“???”這也要問他?
以他對荀彧才能的了解,不該對這個問題產生困惑才對。
莫非是想考驗他?
郭嘉靈機一動,提議道:“名士何顒評價仁兄有王佐之才,想必仁兄心中已有計較。不若我們各自將見解寫在紙上,看看是否相同?”
荀彧未作猶豫,答應道:“好。”
郭嘉非常的高興,當即讓人取來紙墨,從床榻上下來,坐到了桌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