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已經失傳的文獻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一個老人問道。
“嗯?比如什麼?”維楨抬起頭。
“《黃帝外經》?”
現存隻有十八卷的《黃帝內經》,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早已失傳了。無論是《黃帝內經》還是《黃帝外經》,都是曆史的瑰寶。隻是《黃帝外經》因為失傳,更增添了幾分傳奇的色彩。
這種找不到的書籍,更是容易勾得人心癢癢。
“自然是有的。”維楨漫不經心道,“當初的一些編纂者還活著呢。”
維楨知道有些對於她來說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多麼不可思議。
“還有這些……”有一個人列出了一個單子。
維楨看著上麵的文字,頓了頓。
她看向了那些人。
這是試探?
兩千年帶來的是口音和文字的變化,這其中的變化實在是太多了,維楨不該懂的。商、陳、魯、有熊、軒轅、宛丘、窮桑……到鹹陽、長安、洛陽、東京、西京、南京、北平,這是都城的變化,又何嚐不是人文的變化,兩千年時間足以抹平許多東西。兩千年時間足以讓一個文明輝煌又衰敗,衰敗又輝煌。
她彈了彈那張單子:“你們是不是想錯了什麼?”
在場的人無不都是臉皮奇厚的人,就算被識破了也沒有什麼,這隻是一個無傷大雅的試探。
臉皮就是一點一點磨出來的。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小群人。”維楨說道,“而是一個文明,一個國家。”
所有人都被這句話給吸引了。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大秦,一直都在。”維楨沒有賣關子,這種驕傲的事情她有什麼不能說的?她甚至恨不得讓每一個人都知道,“父皇豈是你們想的那麼脆弱?”
維楨再次拿起那張單子。她自己是看不懂的,如果是喬鬆,在這裏分析一段時間就差不多都能猜出來是什麼字了。
可是誰說她沒有掛的?
如果論文字上的研究,沒有人比以文字入道的倉頡更熟悉這套體係。在飛升之後,他自然對這方麵更加地熟悉,說是信手拈來也不為過。
他有辦法讓人能夠聽懂任意一種語言,看懂任意一個文字。
“唔,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有的……”維楨也不是一個多喜愛的學習的人,她更喜歡賺錢,他們寫的很多書都比較偏,維楨並沒有怎麼看過,甚至都不大有印象,這些事情還是得等著和氏璧過來。
維楨話還沒有說完,她抬起頭,看到了打開門走進來的小孩子。
“阿和我來了!”和氏璧蹦蹦跳跳地走到了維楨身邊。這種自己喊著自己名字的行為十足的幼稚,但是和他的外表也算是相匹配……但是實際上和他自己的年齡非常不匹配,他畢竟是和開天同一時期出現的。
維楨看了他一眼,並沒有說話。
她和和氏璧的接觸並不多。和氏璧一般都喜歡安靜地當一個玉璽。她不會被和氏璧的外表騙到,她和人形的和氏璧的第一次見麵絕對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所有人都深刻認識到了和氏璧的本性。
“那些書籍,你們通過什麼方法給我們?”
“搬台電腦來,我拷貝進去。”和氏璧臉上掛著羞澀中又有點得意的笑容。
所有的工具都難以跨越世界傳遞信息,然而和氏璧是通訊工具“秦玉”的核心。而和氏璧的核心“三生石”是天道的殘片,有了這層關係,和氏璧完全可以將一切通過天道那裏傳遞過來。而和氏璧和嬴政的關係相當親密,正是因為嬴政想起來了一切,本來在這個世界化形被限製的和氏璧才能夠變成人形,從洞庭湖裏爬出來。不然他隻能繼續做一個不能動的玉璽一直待在洞庭湖底長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