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身世之謎三(1 / 2)

“禁軍都指揮使楊信接旨,朕命你以操練禁軍,以為伐北漢做準備為名,整肅軍紀,禁軍取消休沐,如有事,朕要禁軍在半個時辰內封鎖開封。”

趙匡胤語調冷冽,楊信一凜,拱手道“臣遵旨,臣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楊信告退後,趙匡胤輕輕的說了一句“晉王,朕等著你!”六個字,仿佛萬年不化的冰雪,充滿寒意。

皇帝輕輕的一招手,對遠遠的跑過來一個內侍說。“明早早朝後,宣劉進賢!”

第二日垂拱殿早朝,在百官奏對過後,趙匡胤在龍椅上坐直身子,望著滿朝文武,說道:“開寶八年,樞密使曹彬,宣徽北院使潘美,提水陸精兵二十萬,平定江南,李煜束手。南唐舊地,我大宋置為路府。今經過一年休整,朕欲提兵平滅北漢,掃除邊患。眾愛卿可有良策?”

“哄”的一聲,群臣議論紛紛,侍立在旁的王繼恩正要出言喝止,趙匡胤擺擺手,製止了王繼恩,任由大臣在朝廷上交頭接耳,說個不停。

大宋開國以來,趙匡胤出身軍伍,對朝中文武官員上朝言語不斷很是反感,雖然官員常服的時候可以根據官位官階戴梁數不同的進賢冠。但是在朝服的設計上,趙匡胤別出心裁的親自捉刀,設計了一款展翅襆頭的官帽,兩個長長的耳朵,裏麵還用鐵絲加以支撐。這樣的設計使得官員上朝交頭接耳的現象大為減少,趙匡胤很是自我陶醉了許久。但是今天皇帝丟出來的話題,確實太過於突然,就算有帽子耳朵的控製,大臣們也顧不上儀容儀表了,聊個不停。

過了良久,王繼恩在趙匡胤的示意下,站在禦座前,高聲道:“肅靜肅靜!”

大臣們慢慢的平靜下來,百官的目光紛望向了殿中站在最前的兩人。

站在文官一列的文官之首身穿紫色袞袍,三縷長須,麵色沉靜的宰相趙普看了看晉王趙光義,見晉王並沒有出班上奏的意思,趙普朗聲道:“臣趙普,有本啟奏。”站了出來。

趙匡胤看向趙普,笑道:“愛卿但講無妨。”

“剛才皇上說於提兵平滅北漢,臣以為此乃一統華夏之舉,勢在必行。臣為皇上賀!不過臣以為,此事還需要有一些準備,其一,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皇城司應該加大對北漢軍情民情的搜集,尤其注意判斷北漢背後遼國軍情調動;第二三司和樞密院應對調兵多少,禁軍幾何廂軍幾何,做出初步預算,結合戶部收支,提前籌劃錢糧;第三禁軍殿前司應提前進行軍力調動,操練,操練之時,應當以遼國為主要假想敵。”

不愧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不到片刻,心中對伐北漢之事就做出一個大致的安排。既支持了皇帝的態度,有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趙匡胤聽完,哈哈一笑:“宰相言之有理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上上之策也!”說完,望向武將一列為首的晉王,問道:“晉王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