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羽手握著小樓送的鮮花香包,翻來覆去依然睡不著。索性起身,披了一件大氅,走到帳篷之外。
十月初六,天邊還是彎月,整個營地,星星點點地燃起了一些火把,便於看台上瞭望的士卒和巡夜的士卒巡邏檢查。
魏羽趁著月色在營地裏轉了兩圈,不得不說,郭進在行軍作戰方麵,真的是經驗豐富。
整個營地被一道木牆圍了起來,建造木牆的樹幹隨著運送軍資的車一起運輸,墊在車底。每一根樹幹大約小腿粗細,三米多長,兩端都削尖,紮營的時候將一段緊挨著插入地下,夯實後,密密麻麻的樹幹就形成一道木牆。
木牆上隔著不遠就有一個高台,值夜的士卒在高台上瞭望營地外麵的情況。其他士卒在木牆後安紮軍帳,軍帳安排也有規定,中軍帳在大營正中,便於指揮。
其他帳篷有序的依次排列,帳篷和帳篷之間,留出大概兩尺寬的過道,一則是便於通行,第二是便於防火。帳篷前的空地,留出了埋鍋造飯的位置。
每一個校尉統領的士卒分為若幹隊,一隊有一個隊正和一個副隊正,同隊士卒軍帳必須挨著,而且不許士卒在紮營後四處亂跑,違者軍法處置。
大概每一刻種左右,會回來一隊斥候,然後再有換班的斥候騎馬衝出營房,巡視營地外較遠處的情形,整個大營保持有十數隊斥候在外麵遊走巡邏。
魏羽才在大營裏麵轉了不久,對麵來了一伍手執長矛的士卒,領頭的伍長手提盾牌,腰挎樸刀。正見到魏羽,開口就問:“來人口令?”
魏羽按照今日紮營口令回答了一句:“河山永固。”伍長看到魏羽身披將領的大氅,也沒有再多說話,帶著士卒們就繼續巡邏。
一直在營房裏轉到了子時,魏羽終於有了一點睡意。
第二天行軍時,魏羽是半夢半醒地在牛車上斜靠著,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旁邊幾個廂軍老卒聊著天。
這一隊廂軍老卒都是來自於京西南路鄧州附近的村莊。
大宋軍製,主要分為禁軍和廂軍。
禁軍從各地招募,或從廂軍中選拔,由朝廷直接掌握,分別隸屬於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主要用於宿衛開封和鎮守各地,禁軍的調動必須有中央樞密院的調令,是大宋曆次戰爭的主力部隊。
廂軍屬地方軍,是各州府和一些官署的雜役兵。受州府和官署統管,也是隸於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在戰爭中,一般作為輔助部隊而存在。
而此次北伐的五十萬軍隊,禁軍大概十五萬,廂軍三十五萬左右。為壯聲勢,大宋對外號稱百萬軍隊,舉國北上。
魏羽蜷縮在牛車上,廂軍老卒們圍著牛車,一個拿著長矛老卒問道:“大人,你說這麼多的酒,打仗用來治療傷兵,都要用光啊。”
旁邊一個背著弓箭的老卒接口道:“你以為呢,原來俺們有個軍頭給俺們算賬,說打仗要多少多少錢。我當時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