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一百九十三章 經驗交流(1 / 2)

韓匡嗣笑道:“必然是析津府的行軍長史們到了。”

手一揮說道:“快請。”

不多時,果然進來一群將領,都是身穿文官布袍,隻是在腰部捆一個皮革束腰,腰間懸一柄腰刀。看起來既有武將裝束,又有文官的神采。

契丹和大宋軍製在很大程度上仿照隋唐,隋唐兩朝,行軍長史作為軍中職務,地位重要。從東漢末年丞相曹操在丞相府設置行軍長史以來,曆代多有設置,尤其是戰爭時期,在軍中掌管行營事務,隋唐長史權力更大,隋代名將楊素就擔任過這個職務。

契丹逐水草而居,行軍長史一職主要在大戰之時設置,一般是由皇帝或者一方主將任命,韓匡嗣是契丹燕王,所以有權任命,隻是需要任命之後報備於中樞,而這次析津府大軍雲集,各部族軍都有自己的行軍長史,再加上北院大王本來就有的左右長史,所以,一時間眾將擠滿了整個中軍大帳。

韓匡嗣笑道:“眾位都是身負軍令而來,與其大夥兒擠在這小小的軍帳之中,倒不如我們一起看看這一座軍營,一邊看,我們一邊請蕭長史講解一二。”說罷,手一抬,指向了魏羽。

魏羽見狀,也隻好抱拳給眾位行軍長史做了一個羅圈揖,客氣道:“各位都是軍中前輩,講解說不上,隻是拋磚引玉,大家多提意見、多指點。”

眾位行軍長史本就是軍中老人,常年負責大軍行營屯田運糧事務,平素裏都是眼高於頂,這次大軍雲集,聽說居然燕王麾下在這個天氣,一個時疫都沒有,於是奉命之下道固安走了一趟。雖然說對沒有時疫之事覺得確實厲害之外,但是心中隱隱約約還是有些不服,不過看了燕王麾下的行軍長史,雖然年輕,但是說話都還比較客氣,所以一眾行軍長史們也沒有表露出不滿,甚至有幾個也遙遙的向魏羽抱抱拳,算是見了禮。

一群人在跟在燕王身後出了軍帳。出門便是一條寬大的通道,甬道筆直,從中軍直接指向了軍營大門。

這時候,從析津府過來的一位行軍長史向魏羽抱了抱拳,說道:“蕭長史,這軍營布置,可否就從這中軍大帳這兒開始說起,比如這一個寬闊的甬道”

化名蕭習的魏羽笑道:“敢不從命,中軍大帳甬道寬闊,有益於將領聚散,如果有緊急軍情斥候或者信使在經過軍營大門後,可以縱馬直到中軍帳。”這一點說出來平平無奇,大多數軍營中軍大帳麵前都是寬闊筆直的一條路,魏羽見眾位長史也在認真的聽,繼續道:“眾位長史,這邊是一個都虞侯麾下的軍帳,長寬各有定數,左右的尺寸,前後間距也是整齊劃一,在軍帳背後,每五個軍帳一個茅廁,這一點是防範疫情的重要手段。”

又有行軍長史問道了“這是為何?據軍中醫官說,時疫往往是外感風寒引起機體失調從而引發疾病。這茅廁和疾病有什麼關係”

魏羽雖前日裏和契丹醫生一起搶救傷員,但是並未過多聽契丹醫生們闡述醫理,不過就算韓匡嗣軍中,中醫也為數不多,其他部族軍多半都是契丹醫生,所以剛才行軍長史的話們應該是契丹醫生的醫理了。聽起來和中醫說的外感風寒風邪入體之說是差不多的,看來諸法相同,也不知道是漢家醫學學了契丹醫學還是契丹醫學融合了漢家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