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川一行人順著官道往雁門關疾奔,想著一會兒自己這區區八人要在契丹兩三萬人眼皮子底下給關城另一邊的曹樞密發出信號,鄧川就覺得自己熱血沸騰,十分激動。
太刺激了!
有著這樣的思緒,就算朔風撲麵而來,鄧川也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天色漸漸地黑了下來,還好官道兩旁的行道樹矗立,就算在隻有一抹彎月的夜色中,也給鄧川等人指明了南下的方向。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西京路。
雁門關的林牙仿佛要將自己一心二用:
關前,李漢瓊的宋軍已經是今天第十一次進攻關城了,按照往日的經驗,宋軍晚上還會真真假假進攻幾次,晚上必須要有人坐鎮,所以思利被林牙勤德安排著睡覺去了,等晚一點的時候,再來和林牙勤德換班。雖然雙眼看著的是李漢瓊軍在正麵的衝城,登樓,廝殺,然後憑借著地利,再一次將從上城頭為數不多的宋軍給趕了下去。
但是,林牙勤德背後仿佛也長有一雙眼睛,注視著雁門關後靜謐的黑夜,這黑夜中有自己派出去打探山陰縣具體消息的親衛隊長,更有可能還有不知道在何處,不知道數量多少的宋軍。
仿佛在黑夜中,一隻亙古巨獸張開了大口,靜靜地等待著一個機會,一個將雁門關一口吞掉的機會。
想到此處,林牙再也忍不住,回身往雁門關背後看了一眼,但是,夜色深深,除了黑暗,還是黑暗。
不寒而栗!
接近兩個時辰後,鄧川一行八人穿越了黑暗,靠近了雁門關,因為擔心被城頭的契丹軍先行發現端倪,所以在靠近關城兩裏遠的地方,八人就將馬速放慢,駕馭著戰馬慢慢走了過來。
趁著一絲月色,鄧川等人將馬背上的包裹小心的放了下來,取出了裏麵數支紅紅綠綠的焰火。
回憶了一遍將軍交代的命令,鄧川便用宋軍烽火之法,將焰火排列開來。
自從三代以來,華夏軍中為傳遞緊急軍情,多用烽火,白天放煙,晚上放火。
烽火的原材料使用狼糞製成,點然後,煙氣可以筆直升騰,聚攏不散。每一個烽隧還專門存放有大量狼糞,以便不時之需。
隨著後世軍情內容的增加,烽火台也逐漸增加了傳遞信息的方式,比如說用狼煙一直點燃一長段時間,和點燃狼煙後不久就用濕土將狼煙熄滅,這樣就形成了最基本的一長一短的信號。在此基礎上,不同的長短組合,就代表不同的軍情內容,比如,連續三次長煙,就是我軍平安無事。同樣的道理,在晚上狼煙無法從遠處看到的時候,點火的火光也是這樣傳遞。
此時,鄧川就準備用綠色焰火代表長煙,紅色焰火代表短煙。
首先,鄧川將三隻綠色焰火拿了出來,再接著就是紅紅綠綠分開來,旁邊的夥伴幫著清點了一次,沒有問題後,按照一模一樣的排列,再來了一份。
一切準備妥當後,其餘士兵將剩下的焰火包進包裹,翻身上馬,隻留下鄧川一人,準備著雁門關的焰火。
關城這邊,進軍鼓轟然敲響,李漢瓊在下午歇息了一陣後,現在吃了飯,又提著一麵大盾,帶著大宋禁軍,往雁門關衝了上去。
攻城這小半個月,尤其是夜戰開始後,雙方都疲憊不堪。、
狹路相逢勇者勝,看誰能笑到最後吧!
李漢瓊和曹彬覺得自己一定會贏,畢竟,黨進已經道雁門關背後很長時間了,說不聽已經將西單西京道弄得一塌糊塗了。
突然,將盾牌頂在頭頂衝鋒的李漢瓊聽到旁邊士兵嘴裏“咦!”的聲音。
黑黝黝的天空上,突然爆出了一團綠光。
這團綠光是在雁門關之後升起,在天幕下,十分醒目。
不僅僅是李漢瓊被這個綠光吸引,雁門關城頭的林牙勤德和正趕來交接的思利也看到了這個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