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不會太壞了?鄧川一邊看著哭喊著往南而去的牧民,一邊對身旁的劉宇說道。
劉宇眼神堅定,輕輕搖頭:“這些契丹牧民早些日子在享受南下打草穀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些的。”
兩人領著五百宋軍,頃刻間就擊破了這個契丹部落,然後丟上火把,一把火將所有帳篷燒的幹幹淨淨,做完這一切,隻用了不到兩刻鍾。
天色逐漸暗下來了,暗夜中的大火,如同跳躍著的複仇的精靈,在劉宇的眼中閃爍。
算起來這五百人今日都已經焚毀了七個部落了,不知道將軍那五百人又焚毀了多少。
這麼多的契丹牧民湧過去,四日過後,怎麼算林牙勤德也應該絕糧了。
劉宇是長史,對軍中糧秣計算是爛熟於心。
雁門關確實是天下雄關,但是正麵幾乎是難以攻破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雁門關往往把軍糧放在後方的城市中,畢竟後方城市從沒有在破關之前被攻擊過。於是在曆代修繕雁門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單獨放一座糧倉在關內。
這是雁門關致命的弱點。
如果沒有采玉人,這個弱點自然不會暴露出來。而今在采玉人的向導之下,雁門關的這個弱點被黨進軍隊充分利用。
四天之後,不對,過了今夜隻有三天了。黨將軍和自己勒在林牙勤德脖子上的絞索將最終收緊。
隻要左路軍能夠攻破雁門關,數萬大軍湧入空空如也的契丹西京道,那個時候,打草穀的契丹人才知道怎麼是最深的恐懼。
一旦西京道崩盤,那麼南京析津府,還能夠堅持多久?
不知道曹樞密將雁門關這邊的行動,上報皇上沒有。千裏的距離,如果快馬急報,兩天後皇上會知道我們的計劃,說不定,我們進了雁門關的消息,皇上早就知道了吧。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涼州。
劉宇身為禁軍,自然也希望自己的軍功能被皇上看到,想到這些,年輕的長史就覺得幹勁十足,信心百倍。
而此時的趙匡胤正在霸州大營中,和一眾將領看著麵前巨大的契丹南京道地圖。
自從北伐以來,除了潘美在固安城下受阻之外,其餘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曹彬滅北漢,降劉繼元。
田重進一戰而下範陽。
黨進軍隊在當地土人帶領下翻閱雁門山,深入契丹西京道。
就算是運氣最不好的潘美,他的兒子一次突襲,擊殺契丹燕王韓匡嗣。
更何況後方的趙德昭和趙普等人,始終保證了軍餉和糧道的暢通。
雖然說現在固安城還沒有攻下,但是趙匡胤心中也暗暗下定了決心。
大宋前段時間的攻勢看起來氣勢如虹,但是常年帶兵的趙匡胤心中知道,大宋這二十多萬禁軍也有自己的軟肋。
第一是天氣逐漸轉冷,初冬時節,宋軍禁軍的蘆花襖還堪堪能夠堅持,但是再往更後麵走,等到滴水成冰的時候,寒冷將成為宋軍最大的敵人。
第二是夏稅秋稅已經征收,雖然說國庫還有餘糧,但是這些餘糧是民間用以過冬之用,非萬不得已,不敢動的。而宋軍二十多萬人馬,每天的消耗十分巨大,如果長期繼續下去,趙匡胤擔心年輕的趙德昭頂不住軍隊開支這隻饕餮巨獸。
第三前些日子收到曹彬的急報,黨進已經跨過雁門關,按照黨進的性子,必然在契丹西京道攪動得天翻地覆,到時候,宋軍主力進攻南京道,黨進和曹彬進攻西京道,兩軍分進合擊,必將奪回幽雲。
所以,趁著這一次擊殺韓匡嗣,趙匡胤想集中宋軍主力,大舉北上,在析津府擊敗契丹。
計議停當後,趙匡胤說道:“朕打算就在旬日之間,全軍出擊,眾位愛卿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