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第二百六十九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1 / 2)

聽到旁邊將領詢問,魏羽雙手一攤:“我還真沒有取名字,暫時叫做炸彈吧。”

炸彈?一旁的將領疑惑的重複了一次這個名字。

魏羽不是想著等趙匡胤賜名,他是真沒想好這個玩意兒該怎麼叫。

手雷吧?哪兒有排球那麼大的手雷啊,而且也沒有想過用手投出去,設計的就是用投石機投。

炮彈?魏羽雖然知道後世大炮最初的炮彈就是圓球狀的,但是和自己這個還是明顯有不同。

炸彈這個名字都是勉強取的。

中原地區,由於君主和貴族們渴望長生不老,所以煉丹術盛行,寄希望於練出來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仙藥,於是乎,原始化學在各種奇怪的配方下誕生了,也就有了晉朝葛洪抱樸子裏麵記載的火藥配方,直到後來唐末五代火藥用於軍事。

唐末雖然說有火藥用於軍士,但是主要作用是守城之時加劇燃燒和兩軍野戰之時驚擾敵方戰馬,實用價值不大,而且威力也不行。

這個是受製於火藥的初始配方,一硝二磺三木炭,這些材料,魏羽作為皇子,自然可以命令軍中長史調集,但是火藥和炸藥雖然一字之差,其中的差距不可以道裏計。

後世的炸藥製造需要用到硫酸等強酸,而且引爆器的製造也不是魏羽能夠單獨搞定的事情。

雖然初中化學老師多講了些,比如火藥裏麵的硝石,實際上產生作用的主要是硝酸鉀,而且純度高一點的話,威力更大,顆粒細一點然後燃燒更迅猛威力也會更大。

但是就這短短的幾天時間,魏羽還真做不到這些改進。

於是,魏羽結合自己幾次何人動武的經驗,打了一個擦邊球,弄出來一個不算是炸彈的東西來。

這個黑色的球體,外麵是一個陶罐,外殼很薄。裏麵有一個紙包,包著混合均勻的火藥粉末,紙包和陶罐外殼之間,魏羽讓人塞滿了石灰粉末。

陶罐的製作比瓷瓶要簡單很多,不需要上釉,不需要太久的陰幹時間,就這幾日魏羽便讓人趕製了一些出來。而且生石灰是現成的,大宋軍中現在注重消毒,所以生石灰在後方都有所準備,至於火藥,軍中常年都有一些用來助燃。

在魏羽的實驗中,投石機將點然後的陶罐拋射到數百步之外,隻要引線的長度合適,大多數陶罐會在敵軍頭頂的空中炸開,石灰粉受力後,四散而出,紛紛揚揚可以覆蓋很寬廣的一塊區域,如果宋軍投石機同時發射,基本上可以讓契丹正麵列陣的軍隊被石灰粉所覆蓋,生石灰不比其他,如果進了喉嚨,自然是難受至極,不巧飄進了眼睛的話,民間基本是用菜油清洗,不敢用水,可是急切間哪兒找得到這麼多菜油。

而宋軍就可以好整以暇的等著契丹軍隊被生石灰覆蓋後,在他們難以還擊的情況下發動進攻,必然事半功倍。

實際上之前並不是沒有將領試過在戰場上使用石灰,但是不管用手拋,還是投石機,石灰粉不能及遠,這就是很大的問題,不僅不能傷敵,反倒還讓中軍自己容易手忙腳亂,就算是投機是將石灰包投遠,石灰粉又不能散開,實際作用也不大。

魏羽用陶罐裝火藥紙包的做法,解決了及遠和石灰粉散開的問題。

眾將心裏麵是十分欽佩的。

這時候,潘美發現了一個問題:“羽皇子,這種投石灰罐子的方法,必須得我們在上風向才行吧,如果下風,石灰粉會落到我軍陣中。”

魏羽聽後,說道:“太傅言之有理,為將者必須知天文通地理,這是石灰陶罐確實需要再上風才可以攻擊敵人。如果我們攻擊析津府,那麼冬季析津府多吹西風風,我們要想占據上風位,就應該從析津府的西北麵發動攻擊,這才最為有效。”

西北方?

趙匡胤和眾將不由自主的看向了牆上的契丹析津府地圖,看著析津府西北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