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15章 第15章(1 / 2)

周日上午合訓的時候,u型場地技巧和坡麵障礙技巧兩組,共十二個人又湊到了一起。

今天學習的內容,是馮決很感興趣,但一直沒有係統學習,隻在論壇裏粗淺了解過的技巧——抓板。

單板滑雪項目,以冬奧會為標準的話,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競速類項目,包括平行大回轉、障礙追逐,以比賽用時決定勝負。類似於賽跑。

另一類是技巧類項目,包括u型場地技巧、坡麵障礙技巧、大跳台,要求在避免失誤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展示選手的各項能力,最終通過評分決出高下。類似於體操。

張順席地坐在訓練館內,馮決、高森等十二個人圍著他繞了個半圓。熊煜和u型場地技巧的主管教練鄒利則坐在大家身後,正對著張順。

熊煜手裏拿著個筆記本,認真地做著記錄。而鄒利則略帶審視地看著張順。

“在單板滑雪,體現選手們水平的要素有很多,但最值得關注的有三個:轉體度數,空翻周數,以及抓板難度。”張順開始講課,“可以說,一個單板滑雪運動員,如果不會抓板,他的評分首先就要壓下去一大截。”

在座的十二個人,六男六女,都是教練們在不同地方挖掘過來的,真正滑單板出身的,一個都沒有,所以都聽得十分認真。

“在前麵我們接觸單板滑雪的時候,我們有區分過,正腳,以及反腳。”張順敲了敲手中的滑雪板,嗤笑了一聲,“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扯淡的概念。”

“咳咳……”身後傳來鄒利的低咳聲,將張順的吐槽打斷,同時也讓組員們將快到嘴邊的笑聲憋了回去。

張順正了正神色,繼續講解:“隔壁的自由式滑雪,有個類似的概念,叫做正滑和倒滑,這個很好區分,麵向前方滑行就是正滑,倒退著滑行就是倒滑。可是單板滑雪呢?左腳在前還是右腳在前,不都是半轉身麵向前方?單看你一段滑行,鬼知道你是正腳還是反腳?”

“哈哈哈……”少年少女們終於忍不住笑出了聲。

馮決第一個舉手:“報告,張教,那我們怎麼讓別人知道我用了反腳呢?好像我看比賽介紹,反腳的運用也在評分考察的範疇。”

“很簡單,把兩隻腳的動作都練好,然後每場比賽的每次上場,都用上去。”張順一臉這還要問的表情,“這樣搞,裁判或許不能區分你到底哪隻腳是正腳,但絕對能看出來你用沒用反腳……”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當然,在對你了解程度不深的前提下,我們一般默認你出發時的姿態為正腳。”

少年們又是一陣笑。

等大家都笑夠了,張順這才開始進入正題:“而今天我們學習抓板,則需要引入兩組新的概念,前手和後手,前腳和後腳。”

這組概念很好區分,不管你是左腳前,還是右腳前的滑手,跟板頭同一側的就是前手、前腳,跟板尾同一側的,就是後手、後腳。這是抓板動作首先要區分清楚的。

隨即,張順拿出一支紅色簽字筆,在滑雪板的兩端,分別畫了一個圈,又在滑雪板兩個固定器之間,前刃和後刃的區域分別畫了個圈。

“下麵,我們以左腳前的滑手為例,來學習最基礎的八種抓板方式。”張順開始一一講解。

它們分別是相對簡單的六種抓板:

前手抓前刃,mutegrab。

前手抓後刃,melongrab。

前手抓板頭,nosegrab。

後手抓前刃,indygrab。

後手抓後刃,stalefishgrab。

後手抓板尾,tailgrab。

以及因為需要用手繞過身體前方,而相對困難的兩種抓板:

前手抓板尾,seatbeltair。

後手抓板頭,crailair。

這些內容,在熊煜給青訓營的那個“冰雪王國”論壇裏,都有介紹。

而張順的授課,則主要是從身體各部分如何協調,才能確保抓板順利完成,以及難度估值上進行講解。這些都是經驗之談,網上有沒有不好說,但肯定不會像這麼掰開捏碎了,講得這麼清楚明了。

馮決等選訓隊的少年都紛紛拿出手機現場錄音、錄像,深怕錯漏了一點兒。

“哦,對了。”張順忽然想起了什麼,又在前刃靠近板頭和板尾的地方畫了個圈。

“前麵這個地方,用前手去抓,也是一種常見的抓板方式,japanair,日本抓板,大概是小日……”

“咳咳……”鄒利教練的咳嗽聲適時響起。

張順頓了頓,淡定地接了下去:“……子過得不錯的選手發明的吧,反正我不喜歡用這個動作。但你們初學的話,不同的動作,多儲備一點,準沒錯。”

馮決聽了點了點頭,舉手發問:“張教,那後麵的這個與日本抓板對應的位置呢?是用後手去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