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雖少了個人,但因為沒有祁望在旁邊磨洋工,做豆腐的速度反倒比前兩日要快上不少,這就是顧青青不待見祁望的原因了。
豆腐做好後,顧青青直接挑擔子走人,祁母緊跟在後麵關門。
東廂房裏的祁望聽到外麵沒了動靜,總算不在床上繼續生挺著,偷偷爬了起來,往院子裏張望著。
他本以為今早不用幹活,他就能睡個舒舒服服的回籠覺。誰知在榻上翻來覆去了許久,就是了無睡意。
外麵天還黑著,大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可祁望餓得睡不著。往常這個時候,他已經吃完早飯了。
祁母會在做豆腐的空隙裏,簡單把幾個人的早飯給做了。
一般是幾個粗麵饃饃,一碗豆漿,再加一個煮雞蛋。
雞蛋原本是沒有的,是後來顧青青說,大清早的幹體力活,光吃幾個粗麵饃饃不頂餓,於是祁母這才開始煮的蛋。
家裏統共三隻母雞,一天最多下三個蛋。全都煮了,一人也最多隻能分一個,多了再沒有了。
至於祁母以前說的,要把雞蛋攢下來賣錢,自是不再提起了。
今天祁望沒起來幹活,祁母自然也不會再來叫他吃早飯。
祁望就支著耳朵,聽灶房的動靜,好不容易盼到兩人走了,便趕緊穿衣服起來。
祁望餓著肚子,先去灶房轉了一圈。掀了鍋蓋,又去翻了櫥櫃,祁母一口吃的都沒給他留。甚至連米缸裏的白米和白麵都不見了,就在櫥櫃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小袋粟米。
看樣子,他娘這是要來真的了……
祁望不屑地努了努嘴,他就不信了,他娘還真能把他給餓死了?
他這樣想,倒也沒錯。祁母就算再生氣,到底還是他親娘,做不到把他餓死的地步。但顧青青卻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人,收拾他,她可不會有半分不忍心。
而在另一邊,顧青青和祁母一起走到大溝村外的一條分叉路口時,便停下了腳步。
祁母昨兒個在鎮上認識了一個賣春餅的楊阿婆,一聊才知道,她就住在大溝村不遠的楊柳村。
顧青青看楊阿婆一個小攤,家夥什卻眾多,便留了個心眼,主動打聽了下她每天早上是怎麼來的?
這一問才知道,她的孫子有輛驢車,每天都在碼頭上給人送貨。清早把楊阿婆送到西市後,他再去碼頭上等活,下午沒活了,他再來接她回去。
顧青青一聽,當即有些動心。她現在來鎮上,到底還是不太方便。
她便和楊阿婆打商量,每天早上帶她們一程,車費自是不會少給。
有錢賺,楊阿婆哪裏會拒絕?
兩方當場就說好,每天就在大溝村和楊柳村相交的這個路口會合。
顧青青和祁母在路口略等了等,就遠遠地看見一輛驢車過來了。
前頭駕車的小哥想必就是楊阿婆的孫子了,才十五六歲,身形不太高,看著還算壯實。
驢車停下,楊阿婆就張羅她們上車。
車上地方不大,楊阿婆自己也帶了不少東西。顧青青也就沒上去,隻把自己那兩籮筐豆腐放了上去。
祁母倒是被楊阿婆給拉上了車,她尋了個小角落,湊合著坐了下來。
顧青青不願意上去跟他們擠,再加上她那豆腐確實也沉,便讓他們先走,她隨後跟上來。
她的腳程快,再加上現在又減了負,步行去鎮上,於她而言十分輕鬆。
祁母一行人前腳剛到西市,顧青青後腳就跟來了。
天才蒙蒙亮,西市暫時還沒什麼人。
楊阿婆的孫子趕著去碼頭接活,把車上的東西一卸,就駕著車走了。
楊阿婆做的是熟人生意,有固定的攤位,就在西市的入口。
祁母跟著楊阿婆在車上聊了一路,難得找到一個聊得來的人,想和她做個伴,便欲言又止地看著剛到的顧青青。
顧青青會意,楊阿婆的那個位置確實不錯,隻要是來西市,都要從那過。
她便指了指楊阿婆旁邊的空地,說:“今天就在那吧。”
祁母頓時高興了,兩人一起把豆腐攤子張羅了起來。
楊阿婆那邊隻有一個人,她又東西多,顧青青和祁母弄完自己這邊後,又過去給她搭了把手。
楊阿婆攤子剛支好,這生意就來了,婆媳倆便回了自己的攤位。
祁母對今天的攤位可謂是信心滿滿,就連叫賣聲,都比平日要更加嘹亮了。
然而沒過多會,顧青青就發現不對勁了。豆腐攤子擺了好一會,卻遲遲沒開張。
一開始,顧青青還沒多想,隻以為是客人少,可等到路上的行人多起來了,她還是沒生意,甚至大家都繞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