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徑小亭,山石環抱。
明月清風,遊魚出聽。
星與燈火的光芒,似乎都被這座蘇式園林收納其中,它們閃爍在園林的每個燈火闌珊處。
但畫姻卻無心享受那些美色,隻因回想起宴席前父親對她說,劉家有意迎娶她為兒媳婦。
而這次的宴席,除了為梅先生接風洗塵,也是劉家有意想接觸畫姻。
第八世的畫姻,為蘇州吳縣縣商會副會長的小女兒。
現在她看到這般美景,都隻覺得是牢籠,人生裏最長的牢籠。
她不愛劉家長子,也不愛父母的包辦婚姻,她甚至連自己喜歡的人都沒有。
哪個少女沒有幻想過,一段連枝共塚的愛情呢?
可她覺得自己還沒愛過,就要被家族的利益給牢牢地套死。
很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遇見了。
身著青竹旗袍的畫姻,並不怕髒,整個人心灰意冷地側臥在池邊的石頭上。
那青竹旗袍裹著她婀娜多姿的身材,美得不可方物。
可正當她俯水枕石,看著水裏的遊魚之時,一顆小石子就噗通一聲,掉落在她麵前的池裏。
那小石子濺起的水花,驚擾了池子裏的遊魚,也驚擾了畫姻。
她一抬眼,便看見池子對麵的長廊,有一個穿著藏藍長袍黑色馬褂的男子,正麵帶微笑地看著她。
那男子長著一雙桃花眼,隻輕輕一笑便攝人心魄。
畫姻細細地看著那個男子的眼睛,在那裏看到了四季和星宿,看到了她所期待的一生。
隻一眸,她便感受到了靈魂深處的觸動。
畫姻慢慢地用手撐起身子,出神地說:“公子隻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寫到水窮天杪,定非塵土間人。”
此刻,正是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晚,梅蘭芳先生於蘇州吳縣縣商會會長劉正康家中赴宴洗塵。
也正是魑帝和畫姻在第八世的第一次見麵。
席間,梅先生唱了《遊園驚夢》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唱段——《皂羅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那隱隱約約傳來的戲曲聲,正好唱出了畫姻心中所想,原來這世間竟有如此唯美的景遇。
畫姻是梅先生的小戲迷,自然知道這唱段出自湯顯祖所寫的《牡丹亭》。
而她此刻,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一如杜麗娘那般,正身處夢中,而那男子,又是否是她的“柳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