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正背對著他們,在敲敲打打著什麼東西,時不時還能看到滋出的火星。
“劉伯,你研究得怎麼樣啦?我看看。”黎煙走上前兩步,想要看看研究好的弩到底長什麼模樣。
劉伯放下錘子,拿起另一側已經做好的弩,拿到了她的眼前,讓她欣賞。
“怎樣,是不是還不錯!”劉伯一臉誇耀地問道,接著還嘮嘮叨叨地講起了在研究這把弩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趣事。
他說的這些有趣的故事讓黎煙聽著不由笑出聲,一邊和他聊著天一邊看著手上拿著的弩。
弩的整體大多采用木頭製作,隻有弓體以及各關節的連接處才使用鐵來替代。
弩的最前端已經安置好了箭,這根箭一看就是經過了許久的打磨,箭頭還在火光下隱隱地閃耀著光芒,單單是看著,好像就能從裏麵感受到可怕的力量。
黎煙試探性地把玩整個弩體,因為並沒有采用整體鐵的構建形式,所以抓起來並沒有很重,稍大一點的小孩子都能輕易拿起。
輕輕扣動弩機的板機,不需要多大的力氣,就能夠發射箭矢。
“咻——”的一聲,箭直接往著地上刺去,深深地陷入土地,直接沒入整隻箭三分之二的部分,足可見這弩的威力。
“劉伯,這把弩不錯!沒想到您居然隻花了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夠抓住要領,把它做到最好,非常符合我的想法。”
黎煙欣賞地看著這把弩,眼睛閃過滿意:“這樣看來,這把弩的研究很成功,雖然沒有瞄準鏡,不過這也是因為瞄準鏡需要用到我們暫時無法獲取的材料。”
瞄準鏡需要用到凸透鏡和凹透鏡,還需要對焦距進行計算,難度較大,隻能暫時把這個瞄準鏡放到一邊了。
“宿主宿主,如果你想要瞄準鏡的話,我可以把詳細地技術賣給你哦,相信有了這樣技術,什麼凸透鏡凹透鏡,還有計算焦距的問題你都不需要考慮哦。多買有多優惠,一個二兩銀子,兩個三兩,三個五兩……”小一說道。
黎煙深吟一句道:“先暫時不要,等到後麵再說吧。”瞄準鏡的確對於現在的她來說有些難以複刻,小一自從上次點撥之後,還挺機靈的了,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不該高興。
劉伯的臉上也露出笑容,他第一次研究這種東西,剛開始還真是有點不習慣。不過好在最後沒有出紕漏,成功製作出來了符合黎煙要求的弩。
“劉伯,這個弩可以讓學徒做嗎?”黎煙問道。
劉伯思考了一下,麵上露出一點思索的神色:“恐怕有些難,弩裏麵要學的東西還挺多的,現在他們暫時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黎煙也有些苦惱,既然學徒無法製作,就相當於所有的弩隻能出自劉伯之手,變相減緩了弩推廣的速度。
她低頭思考片刻後說道:“那劉伯,其他的武器學徒們現在可以掌握嗎?”
劉伯點點頭肯定,黎煙這才鬆了一口氣。隻要學徒能夠把其他武器製作出來就還好。
“那辛苦劉伯您這些天帶著學徒們先把除了弩之外的其他武都製作一大批出來,弩我暫時隻需要三把就好了。”黎煙思量著說道。
目前民兵隊最需要的還是要有最起碼得武器,總不至於到時候讓他們用鋤頭鐮刀什麼的打架吧。
說是民兵隊,但在最開始集中高強度地訓練半個月之後,黎煙就讓他們都回歸寨子裏進行正常的生產勞動,每天隻進行最基本的訓練。
這樣的軍農合一的隊伍其實在黎煙後世的曆史中也是存在的,例如三國時曹操的屯田製以及隋朝時的府兵製,都是與此相同的製度。
黎煙也正是借鑒了前輩的經驗,弄出了個黑雲寨改良版屯田製。
每個月都有一定的福利,讓民兵隊的人更樂於在農餘之時訓練。
在劉伯把製作好的武器分下去,民兵隊也針對武器進行一定程度的訓練,民兵隊的整體實力也有所提升。
當然,危機也在一步步逼近。
楊安河是村裏出了名的懶漢,爹娘給他留下了幾畝田,卻在每年播種的季節裏偷懶,所以每到沒有糧食的時候,就要去親戚家打秋風,才能勉強過活。
這一次的洪災卻真的把他的計劃給搞亂了。
他本來就是個不會攢東西的人,所以根本就沒有多少存糧,本來還指望著去打秋風來養活自己,結果被趕了出來。
親戚本來就厭煩他一直上門打秋風,遇上這種洪災,自然是要先保住自己的家人,怎麼可能還會去理一個遠房親戚。
就這麼一直拿不到食物,他也不等死,腦筋一轉,拉上自己的一幫混子朋友,直接弄一支“猛虎隊”,操起家夥到處去打家劫舍。
還真別說,不少人都是怕事的,隻要帶著一幫家夥去他們家裏嚇一嚇,他們就主動地把自家糧食給分出來,讓楊安和與他的一幫朋友,勉強混個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