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是RB文化產業最繁榮的時期,東京都市圈有2500家出版社,經過激烈的競爭和優勝劣汰,1975隻剩下1000家,1980年隻剩下200家。
這個時代的東京出版社數量,是全球第一,一度超過美國和歐洲。
如此多的出版社,如此激烈的競爭,藤虎手裏有一部好的小說,屬於穩坐釣魚台。
講談社、角川書店、新潮社,岩波書店、有斐閣
五強爭霸,角川書店因為和鬆本清張私交甚篤,一家獨大,其他四家迫切需要優質稿件,才能與之抗衡。
所以,講談社用千字3萬日元簽下新本格派的新神島田莊司,作為打破角川書店製霸局麵的突破口。新潮社不久前簽約了,社會派的另一位大佬,水上勉,維持住了市場份額。
岩波書店、有斐閣應該是最著急的兩家。
根據,文學狂熱愛好者廣田新柱的情報,其中有斐閣開始走工具書、教輔書的路線,收縮勢力,且戰且退,慢慢淡出小說書籍市場的激烈競爭。
岩波書店,目前是最好的選擇。
......
岩波書店總部在中野區的寫字樓,藤虎等候四小時,在寫字樓的廁所門口,遇到正在洗手的總編輯岩波義博,他看起來隻有三十幾歲,非常年輕。
“投稿。”藤虎早就等煩了,一把提起岩波義博,將他單手釘在牆上。
“請冷靜,先生。冷靜...冷靜...”岩波義博被藤虎這一手硬核投稿震住了。
藤虎放下岩波義博,將稿件遞給他。
“好的,我會看的。後麵我們公司會聯係您。”岩波義博四處張望,左右無人,沒有找到警衛,隻能接過稿件,勉強擠出笑臉說道。
“當場看。”
“......”
岩波義博現在還沒搞清楚藤虎到底是來幹嘛的,稀裏糊塗地翻開稿子。
兩人站在廁所門口,一個看書,另一個人抽煙,轉眼就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路過的岩波書店工作人員紛紛側目。
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人,一千個《白夜行》。
作為推理故事來說,島田莊司想出來的各種詭計,毫無疑問讓人佩服。
但是,與其費時費力費錢弄這些,還不如幹脆雇個殺手。
這年頭東京灣的砌牆工作者們還是很專業的。
東野圭吾寫的更多的是RB的眾生百態吧。
純粹作為消費者而言,東野圭吾的小說毫無疑問更受歡迎。因為沒那麼沉重,沒那麼複雜。
即使是《白夜行》和《幻夜》相比沉重的傳統社會派作品,閱讀體驗都大幅提升。
岩波義博純用商業的眼光來看,那麼這本書絕對可以熱賣。
岩波義博一口氣看了好幾萬字,才把目光從稿子上移開,問藤虎道:“老師怎麼稱呼?”
藤虎道:“藤虎。”
岩波義博開門見山地問:“藤虎老師願意將這本小說授權給岩波書店出版嗎?”
藤虎說道:“稿費怎麼算?”
岩波義博道:“千字1萬日元如何?”
藤虎笑道:“不行。”
岩波義博勸說道:“新人作者,這種稿件做多千字6000日元。”
“島田莊司千字3萬日元”
“哈哈,那個稿酬可不能做為標準。”岩波義博笑道:“講談社家大業大,新刊造勢投入大量資金,我們岩波書店沒有這麼多經費,況且整個RB拿這個稿費的隻有島田莊司一人。”
“年輕人,作家不是那麼好當的。”岩波義博看藤虎一笑沒有說話,於是給藤虎介紹了一下當前作家行情。
藤虎默默聽著岩波義博的侃侃而談,不斷印證著腦海中對於RB文壇的前世記憶。
在東京,作家雖然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卻是很難混的行業。
如果不是在某個領域有專攻,寫育嬰書、童話書、職場書等等工具書。
隻寫暢銷小說或者類型小說是很難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