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方雲墨說得那麼可憐,似乎《劍雨》的票房少於一個億他就要破產了一樣,但實際上他很清楚,《劍雨》的票房如果真的能夠成功破億的話,那麼方雲墨工作室將會毫無疑問的大賺一筆。
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成本問題。
原時空的《劍雨》具體投資成本不明,但是據方雲墨估計,總投資應該至少在三千萬元以上。
楊紫瓊,鄭雨盛,王學旗,餘文樂,大S……
這些人雖然大部分都已經過氣或者是基本上隻能算是二線明星,但在2010那個年代,非內地明星的片酬數字向來是虛高的。
再加上監製吳宇森這位老資格……
毫無疑問,光是演員片酬這一塊就已經從製作費用裏分走了很大的一塊蛋糕。
這麼算下來的話,再加上《劍雨》本身不到六千五百萬的最終票房,原時空的製片方撐死了也就是個保本。
可方雲墨這個版本卻不一樣。
除了章國立之外,其他所有人都隻能算是電影行業的新丁,哪怕是算上章國立的一百二十萬片酬,所有主要演員片酬加起來也沒到兩百五十萬……
相對的,整個《劍雨》劇組最大的一筆開銷,反而是花在了請武術指導團隊和準備相關道具這個方麵。
和普通劇組大多使用仿製刀劍不同,《劍雨》劇組一眾主要演員所使用的兵器,幾乎都是寧昊親自前往龍泉鑄劍穀,找到專業打造仿古兵器職業匠人們按照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兵器圖譜打造出來的。
除了沒有開刃之外,上到轉輪王,細雨的辟水劍,下到陸竹,雷兵短兵筷子,每一件武器都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這些東西在獨一無二的同時,每一件也都是價值不菲。
最妙的是,像這樣的‘耗材’,在《劍雨》的整個拍攝周期內,損耗情況可謂是司空見慣。
除了能夠直接查賬的工作室高層,外人想要弄清楚《劍雨》的真實投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最後,即便是加上了幾百萬元的宣發費用,《劍雨》的成本也就是剛剛摸到了兩千萬元的邊而已。
不過,影片宣傳這回事,總得要給媒體一些活動的空間才行嘛。
在這個方麵,馮剛倒的確是一把好手。
原時空的2016年,馮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的時候,由於在旺達院線的排片量少於預期,馮剛便以‘潘金蓮’的口吻,直接給旺達院線的高層寫了一封公開信。
可以想見,以馮剛那種嘴上不饒人的德行,他會給旺達院線留什麼麵子才怪了。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認為,馮剛的目的其實並不是真的希望旺達院線迷途知返,主動提高《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
畢竟,不管是旺達集團的大老王還是他的兒子思聰公子,都是半點虧都吃不得的主。
別忘了,當初華藝兄弟可是從他們手中挖走了旺達院線的總經理葉檸的。
隻要有這段過節在,旺達院線上下根本就沒有妥協的的可能性。
馮剛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借由這場排片風波,讓《我不是潘金蓮》的熱度持續下去。
旺達院線越是不肯排這部電影的片,吃瓜群眾就越是想知道馮剛的這部電影到底拍了些什麼,又為什麼讓旺達院線如此大動肝火……
最絕的是,馮剛這一手玩得還是明明白白的陽謀。
隻要他那封公開信一發出去,不管旺達集團那邊做什麼反應……甚至於不要求對方有任何反應,《我不是潘金蓮》的熱度都能被炒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