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確認了自己打算要在演員,老板以及製片人這些領域多向出擊之後,方雲墨就不得不考慮一下賺錢和自身個人形象之間的平衡問題。
比較在很多圈內比較老派的人看來,演員的本職工作就是好好演戲,隻要把戲演好了,其他的事情壓根就不用多去涉及……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話,那麼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問題,可自從國內娛樂圈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之後,雖然有實力的演技派演員依然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但是論及人氣,商業代言以及其他很多方麵,他們確實隻能瞠乎其後。
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也許會被人認可為人民藝術家,但是他們卻實在不能唄冠以‘巨星’這樣的稱呼。
很不幸的是,數據終端給方雲墨所發布的任務是要成為巨星而不是人民藝術家,所以方雲墨也就隻能在人氣和演技,業內認可和觀眾喜愛之間努力尋找著平衡。
讓王師匆入局,說服他一起從綜藝節目製作開始,這就是方雲墨所想出來的辦法。
除此之外,他也必須要考慮風評的問題——對於那幫子基本上和這個現實社會風向近乎於隔離了的老古董們來說,一個演員組建了一個個人工作室來幫他處理一些稅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事務,這還算是正常範疇以內的事情,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把大多數精力花在了進行商業活動上,那麼這個演員顯然是個不怎麼安分的人……
而對於方雲墨而言,如果因為這些正常的商業活動就被那幫子老古董們認為他是個不安分於本職工作的人,那麼以後想要拿什麼獎項,難度可就大了……
還是找個吸引火力的靶子比較好。
原本方雲墨是打算讓宗帥來的,但王師匆的出現卻讓他看到了一個更好的人選。
王師匆本來就有想在娛樂圈發展的打算,旺達集團也會對他全力支持,但是由於背靠京圈的華藝兄弟等公司,會在開始階段普遍性的敵視,排斥外來企業,所以如果旺達按部就班的走影視製作的路線,很有可能不會走得有多麼順利,那麼在這個時候,另辟蹊徑就是一種必然選擇了。
除了綜藝的不起眼之外,方雲墨還考慮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要讓王師匆。或者說是讓旺達集團有利可圖。
在方雲墨穿越過來之前,綜藝節目能賺錢幾乎已經是業內的共識了。
《奔跑吧,兄弟》第四季的廣告招標額高達16億元!
《我是歌手》第三季冠名費達到4億;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冠名費達到5億;
最關鍵的是,這些節目都是季播的形式上線的,拍攝周期剛好三個月……
對於一家剛剛入行,並且從上到下沒有幾個人能夠玩得轉圈子裏那些破事的公司而言,綜藝這種拍攝周期短,回籠資金快,而且還能潛移默化擴大圈中影響力的模式,簡直再適合不過了。
“《我是歌手》那檔節目最初的創意是我和光纖傳媒的老總王長天吃飯的時候聊起來的,雖然第一季的效果目前來看還算是不錯,不過我總覺得這種歌唱類的節目很容易過時,所以我一直打算開辟新的類型,比如像是明星海外窮遊,出國開餐廳,家庭親子類,這些想法隻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咱們都可以做的。”
“咱們?”王師匆還是有點沒回過神,“我可先跟你說清楚,我那邊除了有錢,其他的可是什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