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787 做貢獻(1 / 2)

雖然這個時空還沒有進入N年後的全民綜藝時代,但跑綜藝、訪談互動這樣的套路隨著方雲墨的影響力逐漸加深,早就已經是電影宣傳的不二法門了。

在這個方麵,華藝兄弟其實也從方雲墨這邊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MMP,這幫孫子抄作業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打,更別提能有什麼專利費了。

當然,以上這句話方雲墨也就隻能在心底裏稍微吐槽一下而已,真要說抄作業的行家裏手,除了他這個穿越者之外,還能有人比他更厲害嗎?

華藝兄弟不過是抄了抄電影宣發手段而已,他可是連劇本到發展套路,從頭到尾抄了個遍……

真要是都要說起專利費,估計他付出去的肯定要比收回來的多得多了……

扯遠了,說回2011年1月份的電影市場吧。

在度過了上市前的靜默期,徹底穩住了自家公司的基本盤以後,華藝兄弟算是徹底開始飄了。

其實……也正常!

華藝兄弟的“去電影化”戰略雖然從後世的結局來看,算得上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但請別忘了一件事——華藝兄弟真正開始露出頹勢,其實是在以許崢,寧昊,吳晶這一批非華藝旗下導演開始快速崛起之後的事情。

而那個時候,其實也正是馮剛逐漸開始把握不了觀眾的口味,逐漸走下神壇的時候。

按照原時空的軌跡,華藝兄弟雖然從上市伊始就開始喊出了“去電影化”、“去電影單一化”這樣的口號,但其實直到方雲墨穿越之前為止,他們最為人所熟知的其實還是電影及其相關的那些業務。

馮剛的電影就不用說了,電影小鎮的拓展,新銳導演的拉攏……乃至於旗下演員的更新換代……

華藝兄弟雖然口口聲聲說要擺脫對電影業務的單一性依賴,然而在其他人看來,華藝兄弟除了電影之外,幾乎所有的新項目最後幾乎都是落得個慘淡收場……

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如果放在華誼兄弟身上的話,其實完全可以改成一事不成,何以成天下事?

如今的華藝兄弟倒是還不算太過離譜,對於發行電影神馬的還是很用心的。

不僅放出了鋪天蓋地的宣傳物料,而且還毫不客氣的拉人下水蹭熱度……

“劉天王為了拍攝《新少林寺》,不惜剃發修佛!”

“謝亭豐不顧馬毛過敏,服藥抗病再上馬背!”

…………

好吧,如果你覺得在電影宣傳期放出相關演職人員的幕後軼事,這的確還能算得上是正常的宣傳策略,那麼再看看下麵這兩條?

“李蓮傑看完《新少林寺》直言電影比想象中要精彩數倍…”

“於海說,《少林寺》本就應該是一個係列的傳承…”

李蓮傑是誰?

當年《少林寺》的男主角;

於海是誰?

當年在《少林寺》中飾演李蓮傑的師父;

前者和《新少林寺》毫無瓜葛,後者倒是在《新少林寺》中出演了方丈一角……

說老實話,把李蓮傑拉出來就有點過分了。

這位自從拍完了《投名狀》之後,已經很久沒有接戲了,他到底看沒看過《新少林寺》,那可就真是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