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老實話,如果不是這次被人爆料,並且還有央媽的介入,華藝兄弟的這波操作充其量真的隻能夠算得上是業內潛規則的一種,僅此而已。
這不是為華藝兄弟洗白,而是這個年代華國電影市場的特質所決定的。
在這個年代,其實華語電影的票房統計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電影票房辦公室的不作為,基層影院的瞞報,各大院線的係統隔閡……
再加上觀眾的觀影習慣還處於養成階段,喜歡在網上看盜版或者是買一張盜版光盤在家慢慢看的人不在少數……
這以上的種種原因共同造就了華語電影圈的怪相。
繁榮與冷清並存,規範與潛規則同步……
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華國電影圈。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一部電影的觀影熱潮維持時間其實也就是兩星期左右。
想當初張一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剛上映的時候,前兩周累計票房突破2.62億元,一大票“磚家叫獸”紛紛下場預測,那部電影將會是國內第一部突破五億票房的國產電影……
結果咧?
《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六周,累計票房不到三億元。
如果按照一張電影票30元的單價計算,《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觀影人群最多也沒超過一千萬,可那個時候隻要稍微回憶一下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親戚,同學,同事……
有幾個人沒有在談論《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的呢?
且不說這些人當中有多少是真的看過了這部電影,而不是隨口應和,光是用這個基數除以二,恐怕都不止一千萬的N倍了吧?
很明顯,這些多出來的人,肯定都是看的盜版。
看盜版也就罷了,畢竟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潮流”,就算是從法不責眾的角度考慮,也沒辦法計較那麼多,可問題是也就是這幫看盜版的家夥,不僅自己看了,而且還用自己看的盜版內容來指點江山,這就有點讓人不能忍了。
最簡單的邏輯嘛。
就算你要吐槽某個廚子做飯不好吃,那你也首先得去親自吃一口他做的東西吧?
一群吃白食的家夥哪來的臉麵說人家做飯不好吃?
華藝兄弟很明顯是知道華國電影市場的怪相,所以很幹脆的想要在電影上映的頭兩周通過密集宣發來保持熱度。
隻不過這次玩過火了而已……
可以想象的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觀眾們的關注焦點必然會放在了票房注水這個方麵,誰還會在乎《新少林寺》有多少明星加持?
除此之外,更可能的結果則是觀眾們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如果不是電影本身太爛了的話,為什麼製片方需要用票房注水的方式來哄抬票房?
很明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圈子裏會很熱鬧了。
…………
第二天,方雲墨和陳武沒有見麵。
雙方頭一天才進行了第一次接觸,大家都需要回公司給自己和團隊一個緩衝以及研究的時間,可方雲墨卻並沒有因此而清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