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837 不年輕的新人(1 / 2)

雖說萬倩入行以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僅跨界玩過音樂,而且連話劇,電影,電視劇這三個看似一家實則相差極大的行當都沒放過,可當她從經紀人嘴裏聽到關於“粥與飯”的理論時,還是被結結實實的弄懵了。

話說這幾年跟著我,難道就真的有那麼慘麼?

聽經紀人這意思,好像如果不是借著這次的機會,她就一直沒吃飽過飯似地……

不過萬倩仔細一想,貌似自從自己前年(08年)出唱片出得倒貼老本以後,跟著自己的這位經紀人還真沒怎麼賺過錢……

要不是她手下還有其他新晉的演員,搞不好對方早就跑路了也說不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經紀人現在這種表現或許還能夠被稱之為……克製了?

“汪姐,你也別太激動了,”萬倩小心翼翼的試圖給經紀人火辣辣的勁頭降降溫,“人家……隻是跟我提了那麼一嘴,又不是讓我直接跟他們簽約,這事……在最後敲定之前,你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怎麼就不能抱希望了?”大概是被萬倩兜頭一盆冷水澆下來著實有點不爽,手機聽筒裏的聲音陡然間高了幾度,“倩倩你知不知道,方總可是從來沒有親自出馬去找一個演員,然後發出邀請的,你是第一個,知道嗎?第一個!!!”

“是是是,第一個就第一個吧,”萬倩敷衍的答應了一聲,“雖說是電視劇,可我不覺得這次墨雨傳媒要拍的東西就能夠輕輕鬆鬆的接下來。”

雖然萬倩的話有點滅自己威風的意思,但對於電話那頭的經紀人來說,這才是她心目中的那個萬倩。

不管是話劇,電影還是電視劇,萬倩在接下每一個角色之前,基本上都會把困難考慮到最大的程度。

倒不是說這位小姐姐天生就是個悲觀主義者,而是因為她這些年雖然不算得誌,但論及對自己的要求,倒還真是從來都沒放鬆過。

對於真正的演員來說,接到項目,拿到劇本,這些東西隻能算是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東西,在真正開拍之前,他們絕對是需要很多準備時間的!

尤其是那些使用體驗派的方式去打磨演技的演員。

對於他們來說,哪怕是細微到每一句台詞、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甚至連走路,吃飯,拿刀,握劍的姿勢和手法都是需要演員百分之百的把自己代入到那個角色之中的。

比如這次吳琪導演的《柳如是》,萬倩在開拍之前就足足花了大半年的時間專門去學習昆曲,古箏,琵琶,並且還把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通讀了好幾遍……

考慮到陳寅恪先生的書是用文言文寫成的,那麼萬倩花在角色身上的時間之多就更是可以想象了。

而更誇張的是,即便是做了這麼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於萬倩來說,也不過是僅僅足以支撐她拍攝三個月的電影而已。

這還是柳如是這個人物有充足史料支撐,已經有人對她進行過詳細分析的基礎上,而現在萬倩所麵對的則是一個她很有可能聽都沒聽過,更沒有任何資料分析作為基礎的角色……

可想而知,她心裏在高興之餘所承受的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