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她的這塊田,完全是靠挖回來的塘泥。雖然有厚厚的一層,但完全不能和真正的土地相比,因為它們自己無法從更深層的泥土裏吸收水分和養分,完全得靠外力。所以,她每天都要給菜地澆水。
在這裏種田,其實很辛苦,全靠人力。
顧靈挑水,沒有水桶,挑水用的是大節的竹筒,三根綁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所謂的桶,她挑一擔,小圓挑一擔。這樣的一擔水挑回來,也就剛夠澆地了。
因為地上除了塘泥,就基本上是石頭了,這樣的土壤蓄不了什麼水,你剛澆透了地,下午又幹了。
這裏的白天太陽猛烈,這一片的土地都十分幹旱。顧靈來了十天了,還一次也沒有下過雨。不下雨,又好又不好。好就好在,出門方便,方便她在外麵收集柴草,並且把柴草曬幹。不好之處就在於,天氣太過幹旱。
顧靈一邊澆地,一邊自我打趣道:“小圓,你說我都到了星際時代,卻還在用最古老的方式種田和生活,我都不知道科技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但這又說明,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能,經過了千萬年還是有用武之地。”
她很慶幸,自己還有這一手技能。
她用的是竹筒,竹鏟子,竹刀,竹杯子竹碗,竹器用品可多啦,還有蚌殼做的鍋,一切器物都是原始的,就地取材的,沒有一件有現代工藝的。但她點火卻用的是小圓。而且小圓有用的可不止是給她點個火,它能幹好多人力幹不了的事。
要不是因為有小圓在,她真的會以為自己穿越到了遠古時代。
而且這些天,通過小圓,她了解了不少小圓時代的基礎知識,甚至她還開始學習這個時代的通用語了。這種通用語叫星際普通話。
這個時代的語言和文字有很多種,就和她所在的時代一樣,但是這些語言之前的轉化要比她所在的時代強的多,而且還能轉化成她熟識的華語。這個時代的人稱她所說的華語為古地球時代的東方語種,簡直古華語。
會說這種古華語的人非常少了,不過也不止會說古華語的人非常少,其他的地球語種現在會說的人也非常少了。大部分的人都說星際普通話。
雖然通過機器可以隨時隨地的轉化各種語言,但是顧靈深知語言是最基本的生活本領,如果不會通用語,在很多場所會很麻煩。所以她決定學習通用語,為自己以後能融入這個時代做準備。她可不想在沒有任何機器設備時,自己連別人在說什麼也聽不懂。
你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必定要學習和適應這個環境。她很清楚這個事實。
雖然她也不知道自己幾時才能見到這個時代的人類。但學習也讓她有點事情可做,填補精神上的空缺,讓她過得更充實。不然她整天一個人,小圓雖然能陪她,但終究不是人,她還是會覺得寂寞,並且隻有學習這個時代,融入這個時代,她才能生活的更好。
在這裏生活了十天,顧靈也探索了不小的範圍,但是,唯一發現的原住民就是大肚漢,她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落到了一個根本就是無人的荒野區。
這裏的生活資料也不算豐富,但卻有小圓這樣的機器人存在,又讓她覺得這裏也許並不是完全的荒野區,總之,她很希望有朝一日,能見到更的人類。不管是地球人,還是星際人,隻要是同類就好。
一想到大肚漢也不見了幾天,顧靈真的很想它也很擔心它。
“哎,也不知道大肚漢上哪兒去了?它還會不會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