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49章 仁政殿(1 / 2)

“啟稟陛下,帝師有令,說是要教導陛下理政,也就是教導陛下如何處理奏章,所以陛下今天要去仁政殿候著。”

明壽一臉興奮的模樣,也不知道有什麼可高興的。還不是以陳虎的意見為主,他隻是在旁邊看著而已。

這個仁政殿也就名字不錯,仁者君心,勤政愛民。寓意著皇帝要勤理朝政,仁以愛民的意思。

可是周易也就來過這一次,那就是上次封王的時候。

這裏是皇帝處理奏章的地方,裏麵有國相的位置,還有一些六部侍郎之類的位置,皇帝坐在最上麵,其他人幫忙整理朝政。

每天的奏章雖然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大臣處理。隻有一些大事,或者說拿不定主意的,才會詢問最上方的皇帝。

不過不僅僅就這樣結束了,萬一有人私下裏有小動作就不好了。所以每份奏章處理結束之後,皇帝都需要看一遍,如果處理的沒問題,他就在下麵這一個“可”字。

如果奏章處理的有問題,就需要打回去重新處理,或者說皇帝當時給出處理意見。

當初有很長一段時間,這裏坐的並不是朝臣,而是那些太監。這也是黃千歲被攻訐的罪名之一,那就是把持朝政等等。

因為老皇帝身為皇帝,晚年卻信不過自己的臣子,反而相信那些宦官,造成了天下士子的不滿,以至於死了,大家都在心裏說一句:死的好。

真應了那句話: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老皇帝不信朝臣信宦官,以至於就算是真的大賢之人,也不為朝廷所用。像賈惑這一類人,首先選擇的也是那些勢力,而不是所謂的皇家。

天下讀書人那麼多,竟然沒有一個讀書人站出來,替老皇帝說話的。就因為老皇帝不信任讀書人,而這裏被讀書人喻為最高權利殿堂的地方,因為凡是能夠進入這裏的,哪一個不是披紅掛紫。

可是這裏卻被閹黨把持著,讓天下士子十分的氣憤。

然而隻是兩年的時間,這裏逐漸的失去了以往的喧鬧,反而變得越來越邊緣化,存在感也降到了最低。

曾經天下士子引以為榮的地方,如今卻成了擺設。沒有想到,又有人想起了他這個皇帝,要在這裏批改奏章。

周易不清楚是那些人的良心發現,還是說另有目的。因為帝師陳虎要來,他自然不能失禮。

帝師有教導皇帝的義務,其中不僅包括學習知識,還有如何成為一位好皇帝,也是帝師需要教授的重要科目。

一般都是名望最高的大儒,成就了名宿的讀書人,才能夠成為帝師。然而陳虎是一個例外,因為其他的原因,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武將成為的帝師。

不管大家是否認可,既然聖旨已經下了,那麼一切就改變不了了。

周易就見過陳虎一次,就是上次登基的時候。雖然隻見過他一次,但是已經感受到他那種久居上位者的氣勢。

而且威壓十足,一句話能夠壓的在場的人,沒有人敢說話,這就是陳虎。

這次要近距離接觸陳虎,要說不緊張那是假的,因為他不敢肯定,自己的掩飾,到底在陳虎的麵前有沒有用,而且他又會教導一些自己什麼東西。

緊張的同時,還有點期待。接觸了奏章之後,也就意味著他可以通過這些奏章,稍微對天下的局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現如今被困在皇宮當中,又沒有外麵的消息渠道,他感覺自己就是瞎子聾子,不管對方能教導自己什麼,但是卻可以大概的分析出,陳虎外麵的敵人,到底有誰。

當然,最為疑惑的,還是陳虎這個突然舉動,又是在說明什麼。他可不相信,陳虎會這樣的好心,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有帝師的身份,良心發現,想要盡一下老師的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