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來說,林傑東就比較有意思了。
身為大門閥的子弟,竟然討厭當官員,而且也怕死不敢當兵,甚至不敢去鍍金。按照他的說法,現在世道亂了,去鍍金也是非常的有危險。
總結起來,他就是不想死。如果不是他父親要求的話,他估計都不會來這裏當什麼使者,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經商,掙很多很多的錢。
然後像他的老爹那樣,娶很多很多老婆,天天待在家裏不出來,成為古宅男。
士農工商,商人在大乾的地位很低,有著經商的夢想,隻能說沒有出息,因為經商就是沒有出息的工作。
對於這一點,他家人自然也不讚同。尤其是林士雄,感覺這個兒子,比其他兒子都要好一點,怎麼會讓他浪費了去經商。
可能是周易比較平和,沒有什麼太多的架子,所以林傑東說起來,也沒有太多的顧忌,那真是想到什麼說什麼,大部分都是對他父親的抱怨,像極了叛逆少年。
周易也趁著這個功夫,了解了一下這位楚先生。
這位楚先生沒有林士普圓滑,但是他不想討論政治,討論民生的話,他非常的感興趣。一提到現在的形勢之類的,楚先生沒有像林士普那樣左右而言他,他是直接拒絕回答。
可能是讀書人,見多了百姓的流離失所。提到民生的時候,他反複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很多百姓,根本沒有土地,或者說隻有少量貧瘠的土地。
為了養家糊口,他們不得不為貴族工作,給他們當雇工。然而根本就得不到多少錢,隻能夠勉強養家糊口。
所以他們承受災難的能力非常的脆弱,稍微有一個天災人禍,很可能搞到最後就是家破人亡。現如今難民如潮,就因為這些百姓沒有存糧,導致糧食集中在貴族的手中,他們想要應對天災,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如果百姓有自己的土地,那麼就會有一定的存糧,抵抗自然災害也會更好一些,不至於年年有災害,年年就有難民。
對於糧食集中在貴族手中,他是深有感觸。雖然社會形態比較落後,但是糧食的總量還是很多的。
畢竟在風調雨順的時候,百姓也沒有吃飽過,他們都是一半糧食一半草。所以百姓其實隻消耗了很少的糧食。
然而那些權貴們,糧食都放的發黴,也不會拿出來給別人的。即使如今災難頻發的時候,貴族依舊山珍海味,把大量的糧食用來釀酒。真應了那句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楚先生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感觸,首先是他接觸的難民比較多,對於底層百姓的疾苦,他也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可是他沒有任何的辦法,讓他幫助一兩個還可以,幫助所有的難民,他自己是做不到的。而能夠做到這件事的,那就隻能是國家。
所以他希望早日結束這種群雄割據的局麵,讓天下早日恢複秩序。隻有天下恢複了至於,百姓才能夠真正的獲利。
因此他選擇了司徒益,當然不是最近選擇的,當初天下剛有大亂的苗頭,他就已經選擇了。為何選擇司徒益,他覺得司徒益是最仁慈的一個。
就跟賈惑選擇陳虎一樣,賈惑選擇陳虎,就是認為陳虎有皇帝之姿。畢竟陳虎陣營隻看才能,不看出身。
陳虎不用自己家族之人,而大批量使用外人,讓他看到了希望。他覺得陳虎是明主,跟著陳虎幹,以後說不定也可以封侯拜相。
賈惑雖然是文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野望。他可不是甘心隱居的人,他要讓人看看自己的才華,證明他有輔佐天下的能力。
不管從哪方麵去看,陳虎都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賈惑選擇了他去輔佐。
楚先生不一樣,相比較來說,楚先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也沒有位極人臣的想法。如果世道安定的話,他可能就不會成為別人的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