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守衛匆匆的跑了過來,在秦勇耳邊說了幾句話,突然就離開了,並且遞給了其中一個東西。
秦勇先是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意識到了什麼,對著眾人說道:“義父因為有事,今天就不來了。
沙盤對戰繼續,現如今由在下擔任裁判,現在宣布規則。
此次戰役模仿方麵的北塬城戰役,現如今隨機分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抓鬮。也不讓大家那麼麻煩了,由陛下來做這些事情,以顯得公平。”
周易沒有想到,這場對戰還真的有自己出廠的機會。
可能真的是巧合,徐凱東是大乾一方,而萬恒替代的是多魯一方。
“按照沙盤推演規矩,輕騎兵一兌三,普通精銳士兵一兌一,壯丁減半。圍城三倍攻之,五倍克之,十倍滅之。
雙方各二十名旗手,旗數不等,每根旗子代表一百名士兵。
……”
周易不懂,但是秦勇畢竟是將軍,所以他懂這些。
而且說的大部分都是術語,前麵的周易還可以理解,可是後麵的也就不能理解了,聽得有點糊裏糊塗。
就是在沙盤對戰中,就像是出牌一樣。對方出了一個騎兵。你最少要跟三個普通士兵,才能把對方給幹掉。
這三個可能有弓兵,長矛手,或者盾牌兵之類的。既然沒有宣布特殊兵種,一律按照一兌三的比例算。
騎兵離開戰馬,那就按照一兌一的算,不考慮士氣等因素的影響。
如果發起攻城,必須是三倍的兵力才可以,兵力不達到標準,是不允許攻城的,強攻會判決失敗,並且損兵折將。
判定奪下城牆,或者說城牆失守,兵力必須達到五倍左右,不考慮陰謀詭計之類的。
某一個城牆兵力懸殊到十倍,那麼就直接判定攻下來了。
旗手就代表打仗的時候,那種扛旗的人物。
古代打仗為何那麼多扛旗的,原因很簡單。大規模的廝殺當中,想要指揮大家很困難,畢竟廝殺聲太大,單位也太大,士兵很難有很好的配合。
所以就規定,多少人跟隨哪一個扛旗的,誰跟著誰戰鬥就比較明白了。
在這場沙盤對戰當中,雙方都有二十名旗手,用來給萬恒和徐凱東指揮用的,就相當於是自己指揮的部隊。
同時雙方會發一些旗子,每麵旗子代表一百人。
旗子插在某一個地方,就代表那個地方有人了。旗子也可以插在旗手的背後,那麼這名旗手就是一支隊伍。
每一次戰鬥結束,都會由秦勇判決雙方損失多少,當一方旗子全部被拔除,那麼就代表全軍覆沒了。
總體的規則其實不難,不過下麵那些術語就比較難。而且規矩還非常的多,周易都聽迷糊了。
但是不得不說,沙盤這麼多年的發展,規矩確實已經很完善了,相對來說能夠保證公平。
在秦勇宣布規則的時候,王勝堰有點坐不住了。他對沙盤對戰沒有太大的興趣,現如今陳虎沒來,賈惑同樣沒來,這讓他感覺到自己再次被隱瞞了。
因此陰沉著臉,和其他那些好奇的人不同,他現在非常的憤怒。他感覺自己現如今離開不是,不離開的話也是煎熬。
畢竟秦勇有沒讓他來,他是自己過來的。屬於那種臉皮厚的類型。現如今陳虎沒來,他感覺自己在這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
可是比賽現在剛要開始,他就這樣離開了的話,多少不太給麵子。更何況陛下還在這裏,雖然是傀儡,但是象征意義還是有的。
同時,他感覺可能發生了什麼大事,秦勇應該是知道了。而自己到現在還不知道,這讓自以為二號人物的他,又被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