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老大人和神樞子探討的是什麼問題?”
周易對此很好奇,主要看看對治國有沒有幫助。畢竟能和這樣的奇人探討事情,恐怕無論是見識還是其他,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這次張瑞鴻思考的時間比較長久,周易也不著急。
“說白了,還是王道和霸道。其實王道和霸道各有優劣,我們也沒有探討出來什麼結果,但是倒是達成了幾個共同點。”
周易放下手中的杯子,認真的聽了起來,這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
“王道本質在民生,霸道的本質在尚武。當然,這也不一定,這隻是老夫最近幾年總結出來的,原本還想和神樞子探討一下,可惜找不到人了。”
周易沒有出言打斷,而是很認真的聽講,甚至在思考其中隱藏的意思。
“民生的核心隻有八個字,那就是民富國強,藏富於民。”
以前講究的是國富民強,認為國家富有了,人民自然也就強大了。可是這卻忽略了一個前提,那就是這是封建王朝,國家屬於皇室,屬於皇上,而不屬於人民。
所以國家富有了,富有的也隻是皇室或者說皇帝,百姓依舊十分的貧窮,甚至說吃不上飯,結果就造成了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百姓生活並沒有改變,國家依舊如此的弱小。
這一次張瑞鴻結合國情,把國富民強反了過來,認為隻有民富,才能達到國強的地步。那麼就必須分散財富,不能讓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分散到整個天下百姓手中,這就是他那句藏富於民的的解釋。
可是他這個觀點,可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這個觀點,首先得罪的就是皇室,就是皇上的統治地位。
畢竟對於皇上來說,天下就是他家的。你覺得是把財富放在國庫比較放心,還是說分散給天下比較放心。
這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覺得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較安心了。隻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夠有錢去救災,去招募軍隊打仗之類的。
沒錢這些都辦不到不說,皇帝生活也會變得可憐巴巴的。當皇帝不就是為了享受,難不成還是為了受苦受累。
因此在封建王朝當中,張瑞鴻這個觀點,幾乎就是死罪了。
張瑞鴻在探討王道和霸道的時候,是一二十年的時間了。可是他辭官才六七年左右,那麼中間還有很長的時間是,為何沒能實施,恐怕就因為被抵製吧。
不僅那些貴族門閥會抵製,第一個不同意的肯定就是皇室,也就是宗府以及皇帝,根本就不可能有傳播的機會,更不可能有實行的機會。
而且也說明了,張瑞鴻還是很聰明的。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依舊還能做官那麼久,保證自己國相的位置不變,也說明了他妥協了,畢竟目前天下,也沒有流傳出這個觀點。
不能說這個觀點是張瑞鴻首創,畢竟天下聰明人無數。隻不過不可能被統治者接受的,就像那段軍閥混戰,國破家亡的時期,各地勢力依舊想著搜刮百姓財富,你讓他們去把財富分出去,估計哪個軍閥都不會同意的。
畢竟人都是自私的,你可以做到無私奉獻,卻不能逼迫所有人都無私奉獻。畢竟誰不是想著給自己撈好處,對這些人來說,國家情節其實真的很淡很淡。
雖然對方還沒有說完,但是周易已經明白了,對方為何要讓自己留下來一段時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這種思想給周易。
現如今周易麵臨的情況不同,皇室已經不再強勢,皇帝也是如同喪家犬一樣,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再加上周易年齡比較小,皇室幾乎沒剩下什麼人了,所以張瑞鴻要跟周易,灌輸一下他的理念,不管有沒有用,他自己是無法完成的,周易雖然落魄無比,但是周易不是沒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