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關於王道之類的東西,張瑞鴻確實準備了很多,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夠結束的,他也有點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張瑞鴻都寫了什麼。
“關於你們交流的關於霸道的事情,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畢竟張瑞鴻說過,霸道講究的是尚武,到底什麼意思,他還想聽聽。可能是關於民生的問題,帶給了他驚喜,讓他對尚武,同樣保持著興趣。
張瑞鴻也沒有讓周易失望,繼續說道:“老夫其實隻推崇王道的,隻不過神樞子先生說過,霸道其實也有很多可取之處,所以才整理了一下。
尚武的核心是: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意思是大乾雖然強大,但是經常打仗會消耗國力,讓國家走向滅亡的。而大乾內部雖然相對來說比較安定,但是崇文抑武的話,可能會導致國家麵臨危險。
所以老夫說的尚武不是好戰,而是不要安於享樂,舞文弄墨之類的,要時時刻刻保持著警惕,以保證大家的血性。
太祖皇帝尚武,所以才民風彪悍,士兵戰無不勝。可是其他曆代皇帝,都開始防備武人,各種崇文抑武之類的,導致武人地位低下。
縱使大乾擁有二百多萬軍士,依舊隻能被動的防守。
所以老夫想說的尚武,是希望整頓現在大乾的歪風邪氣。
現如今大乾以柔弱為美,以偏偏公子為俊,卻失去了我大乾的風骨。
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就因為會吟詩作對,就被無數的人推崇。可是一名征戰沙場的將軍,卻被人罵做粗俗。
整日有人在先皇跟前煽風點火,防備武人之類的。導致將軍不敢出戰,以免被人抓到把柄。
如此猜忌,怎麼可能不傷將士的心。有句話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此猜忌鎮守一方的將軍,可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張瑞鴻說的是陳虎和吳尚雲的事情,先皇猜忌四境鎮國大將軍,結果導致四境鎮國大將軍同時離心,才會有現如今四境割據的情況。
雖然四境鎮國大將軍一直有做大,且越來越不受控製的趨勢。但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圖謀不軌。
而且是先皇自己,把四境大將軍推向對立麵,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他完全可以采取更加柔和的方式,例如拉攏一批對付一批。但是他不相信武人,而且還比較自傲,想要同時收回所有的權利,才會導致直接崩潰的局麵,給了陳虎假入京的機會。
“提高武人的地位,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如此一來的話,才能夠更快的挽回軍心。所以陛下要推崇尚武精神,從而不知不覺提高武人的地位。
同時,尚武還要有一支精銳部隊,雖然武力威懾,殺戮之類的,老夫是不讚同的。但是老夫心裏也清楚,弱小就會挨打的道理。
我大乾占據天下最為富饒的土地,周圍有不少異族虎視眈眈,他們對我大乾垂涎已久,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又如何保證我大乾的和平穩定。
所以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必不可少,這也是霸道的要求。
推崇尚武精神,可以提高百姓對朝廷的信心,而且尚武精神培養的好,對國家也是非常有利的。
尚武,當我們麵對強大的敵人時,明知道不敵,依舊不會退縮,去勇敢的麵對挑戰。即使最後死去了,也要化作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瀟灑,何等的氣魄,何等的崇高。
在老夫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尚武。”
張瑞鴻越說越激動,如果不是年齡太大了,估計他可以一蹦三尺高,也要去上戰場殺敵。別看張瑞鴻隻是一名文人,但是他還是很向往武人的,是發自內心的崇拜。
雖然年齡已經大了,但是他骨子裏依舊熱血,這一點周易看的非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