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何,佛國可以發展如此迅速的秘籍所在。如果佛國改變了,那麼他就失去了讓其他人投靠的基礎。
畢竟那些世家貴族之類的,拋棄了大乾,披上了佛的外衣。所以佛國所到之處,眾人紛紛簞食壺漿,主動投靠佛國。
因為佛國給那些投降者,許下了這種重利。對於那些貴族世家來說,給誰磕頭都是一樣,隻不過換了一個稱呼而已。
佛國這樣做,是為了快速的擴張,穩定當地的秩序等等。事實確實如同他們想要的那樣,凡是被他們占領的土地,當地很快就能歸順。
但是卻不利於長久統治,就像很多王朝建立的初期,都會有太多的人封侯拜相。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想要封侯拜相幾乎就難如登天了。
對於那些貴族門閥來說,他們的利益其實受損不大,但是獲得的便利卻很多,他們能夠很快的,把這些損失都轉嫁在信徒的身上。
所以佛國的轉世論本質,其實依舊是階級論,血統論。
王岩石想要抓住手中的權利,難道就甘心一直當一個轉世護法嗎?而且還低於李長騰,他心裏自然不會感受。
堵住了別人的晉升通道,也就堵住了別人的希望。王岩石不到逼不得已,是不願意加入佛國的,所以才會一直拖著。
但是他不能這麼和明壽說,這個時候既然已經選擇了周易,那麼態度就要明確下來,同時也是向明壽展示誠意。
明壽也沒有懷疑王岩石的誠意,首先王岩石親自要去拜訪,已經證明了誠意。其次是他不關心這些,以免撕破臉皮雙方尷尬。
而是主動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沐川佛是什麼?佛教裏麵有這個佛嗎?”
明壽雖然不信奉佛教,但是對於佛教裏麵的一些佛,還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在他的認知當中,好像沒有這個佛。
王岩石也沒有不好意思的,逮到這個機會,狠勁的貶低,想要和佛國劃清界限。
“這個沐川佛其實是個假佛,根本就沒有這個佛,而是佛主跟大家說的,說這是一個掌管沐江的佛,一般不會出現在寺廟。
這樣的假佛,在佛國有很多很多,畢竟寺廟能夠叫出來名字的佛隻有那麼幾位而已,根本就不夠用,所以現如今佛國的佛主,就按照地名起了很多的佛。
不僅如此,這個沐川佛之所以是佛,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沐州的刺史許離,當初夏餘州攻破之後,這個許離雖然有幾千府兵,卻沒有做任何的反抗,直接就投降了。
佛國的佛主獎勵他,就對外說他是沐川佛的轉世身,所以他就成了一名有著實權的轉世佛,他也不叫自己名字了,而是改名沐川,因為他對外說,他就是沐川佛轉世的。
同時他也得佛國信任,掌管著一支軍隊,是現如今寧守關的三佛之一,掌管著沐川軍,人數有兩萬餘人。
這個人是文人出身,雖然是文人的恥辱。但是他並不會打仗,在他看來,肯定是人數越多越好,實力也就越來越強。
不知道李長騰通過什麼途徑,竟然聯係上了這個沐川佛。
雖然我們人數不多,但是我們兵甲齊全,還是上過戰場的。所以他就說李長騰是金剛轉世。而在下一直厭惡這個佛國,根本就沒有聯係他們,所以他們不太喜歡,說在下隻是護法。
當然,前提是在下投靠了他們之後才是護法。如果不投靠的話,那麼什麼都不是。”
接著,王岩石又把佛國的護法,所對應的大乾官職,簡單的說了一下。聽的明壽是笑而不語,甚至大概的猜出了王岩石的想法。
感覺王岩石這個人,還是挺有意思的。不過也有軍人的通病,那就是性格比較直,不像文人那樣多彎彎繞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