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的一番話,讓薑北辰感觸很深。對於這些百姓來說,哪家哪戶沒有死幾個人。
周易把手中的飯放了下來,因為突然感覺米飯也不香了。
轉頭向著其他的人詢問道:“你們為何待在京都不走,一直待在這裏也是等死,眼看冬日已經到了,不應該去謀一條生路嗎?”
“唉,到處都在抓壯丁打仗,哪還有什麼安全的地方啊。而且離開了家鄉,也沒有了土地,在哪裏不是待著啊。”
“誰說不是呢,聽說這裏是大乾的京都,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沒有想到會變成這個樣子。”
“這人生地不熟的,去哪裏啊?也沒有一個說法。”
……
眾人七口八舌的,大部分人顯然都是認命的。隻有那些稍微年輕一點,或者說孩子,還有那麼一點活力,其他人身上,隻能感受到絕望。
“從這往西走,那裏是後乾國,以前大乾留下來的皇室建造的,太後也在那邊。
而往東走的話,是侑國。往北走是北鎮王的地盤。都可以前去討生活,先把今年過去再說。”
周易雖然想要招收一部分人,但是他心裏也清楚,這麼多人,他根本就吃不下。他可以解決一部分人,但是剩下的人隻能等死,
所以他也不吝嗇給大家指點出來一條生路,如果這些人分散開來的話說不定能活一個是一個。
“什麼後乾,侑國的?這天下不是大乾的嗎?那皇帝去哪裏了?”
有人好像家裏剛通網一樣,竟然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天下的變化。這消息也太閉塞了,到現在為止,還在向著大乾。
他們很好奇,既然天下分出了那麼多的國家,那麼皇帝去哪裏了,誰是皇帝啊。
其實他們來到京都,就發現京都廢棄了。消息很多,有什麼皇帝已經死了,也有的說過,皇帝搜刮了整個京都跑路了。
最多的傳言,那就是皇帝和太後一起,還是大乾。隻是他們不知道,這個大乾非彼乾,皇帝也不是以前那個皇帝了。
當然,皇帝是誰,對他們來說,還真的不重要。因為以前的那個皇帝,他們也不認識,甚至連麵都沒有見過,隻知道一個年號,那就是真光年。
現如今,天下還沒有統一,年號依舊是真光年,現如今是真光二年,這是當初聖旨頒布的,他們比較清楚一點。
這幾年,年號更換頻繁,讓很多人都不太適應。還沒有記住這個年號,突然又告訴你又改朝換代,新皇登基了。
頻繁的更換年號,給大家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周易隻是想要找一個人,打探一下皇宮裏的情況。然而好巧不巧的,正好遇到了陶方正,一個認識他的人。
這樣的巧合,也未免讓人疑惑。現如今解釋通了,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連皇帝都不認識,你還能指望他們有多大的見識。
甚至有的人,到現在還認為,皇宮裏麵住著的是皇帝,所以這樣的人在皇宮周圍轉悠,希望皇帝能夠大發慈悲。
而陶方正不同,他是有見識的,同時還是京都這裏的人士。所以他就很輕鬆的脫穎而出了,才會有了周易見識到的巧合。
這種巧合是必然的,如果他還能搜索出有見識的人,說不定還人士他周易。因為有見識的人真的不多
此時,旁邊的陶方正是捏了一把汗。他感覺這些人真的是什麼都敢說,而且直呼皇帝,一點尊重也沒有。
要知道,他們眼前這位皇帝,就是他們心裏的那位真光帝。就連幾大商會的人都沒有認出來,指望這些小民,估計是不可能的了。
畢竟周易當皇帝的時候,人身自由被限製在皇宮之內,除非是宮裏的老人,不然想要認識他,人數絕對不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