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這個州改名的事情,算是最大的爭議了,其他的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隻是有點意外。
不少人都知道,張廣勝給出謀劃策的,以為張廣勝會接管邊軍,沒有想到,邊軍最後還是落到了邊將出身的傅天常。
這位可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是出身張瓊或者趙海清的部隊,而是一個真正的新投靠過來的隊伍。
而且投靠過來,滿打滿算才三個月的時間甚至不到,就從校尉混到了現在的稱號大將軍的地步,這個升職速度,也算是坐火箭了。
雖然亂世,立功的機會也多了。但是能夠升職那麼快的,還是不多見的。畢竟他又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是最早投靠過來的,在現在的體係當中,可能算是最晚的一批了。
可是升職速度依舊像是坐火箭一樣,嗖嗖的往上竄。雖然他確實立功了,但是還不至於什麼快的升職,而周易偏偏這麼做了,把他放在了這麼高的位置,把邊軍交給了他。
這個職位,當初可是張瓊和譚雲同的。左右衛將軍。隨著譚雲同現在死亡升官,張瓊也早已經不是衛將軍了,現在給了傅天常和譚雲同的副將,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希望他們能夠像譚雲同那樣,守衛大乾,守衛皇帝嗎?
至於州牧,是周易最近正在實施的一項政策,簡單來說的話,就是軍政分離。
以前刺史權限很大,掌管著一州的大小權利。現在不一樣了,刺史沒有了軍方大權,隻負責行政手段。
而以後的縣尉之類的,隻聽聽命於州牧,州牧負責一州之地的治安之類的,大事州牧和刺史商議,小事誰的責任誰負責。
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還讓責任更加的分明,有能力的人,做他能力以內的事情。
為了各地的治理,以前刺史大多都是文官。可是文官不會打仗,雖然空有熱血,很多刺史甚至於城池共存亡,感動是感動,但是不會打仗是硬傷。
所以周易最近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軍政分離比較好。刺史和州牧職位同等,雙方可以互相牽製,互相監督之類的,防止了有人有野心做大。
周易還在為州牧的事情苦惱,現在就解決了一個州牧,那就是傅天常是同州州牧,這樣一來其實也方便可以順道管理邊軍,以免出現了邊軍和州牧責任中間的空白。
大家對此沒什麼好說的,隻不過張廣勝是什麼情況,明升暗降嗎?
沒有張廣勝出謀劃策,想要地方胡人南下,可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這件事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為何皇帝沒有把邊軍交給張廣勝。
是擔心被人說任人唯親,還是說擔心張家做大。畢竟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前國相兼現任皇帝半個老師,還有一個當今的皇後。
如果再出現了一個大將軍,掌握實權的。張家確實要起飛了。
不明就裏的官員認為,這是皇帝的平衡手腕,以免一家獨大。
功勞說的多麼偉大,也確實是稱號將軍了。可是卻讓他去組建騎兵隊伍,這不是明升暗降是什麼。
現如今的大乾,戰馬加在一起也不足一萬。而且不是說有戰馬就能有騎兵的,還要有完善的後勤,軍隊的訓練之類的。
別的軍隊建立,都是老兵打底子,在這個底子上麵不停的擴大完善,用老兵帶新兵的原則,讓部隊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具有戰鬥力。
可是騎兵呢,到現在為止,一點底子都沒有。不說騎兵的老兵,就連騎兵將領都沒有,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在這個一窮二白上麵建立騎兵,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同時,現如今渭州,漢州以及剛剛改名的同州。青壯幾乎都已經加入軍隊了,早已經降低到了紅線之下,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招兵可謂是千難萬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