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風從窗邊吹進來,帶著一絲熱氣,又帶來更多的涼爽,這樣的午後,是屬於夏天的獨家記憶。
羅小林坐在書桌前發著呆,猶如多年前的那個夏天一樣,同樣的風吹進同一間房子,吹拂在同一張臉上,可是這張臉卻由少女的青澀變為今天的成熟。好多年沒有回故鄉了,好多年沒有在這個時節感受故鄉的風了。
羅小林坐了一會兒,房間很安靜,安靜到她可以清晰的聽見窗外樹上知了的叫聲,也可以一字不落的聽完樓下張奶奶和李奶奶的聊天內容。爸爸和媽媽這會兒都在公園的茶室裏打麻將喝茶呢,羅小林在家呆了一會兒,有些無聊,決定出去走走,到處溜達溜達。
隨意穿了一件牛仔的連衣裙,很舒適很夏天,簡單收拾一下頭發,帶著一頂大大的遮陽帽,小林穿著拖鞋就出門了。走到小區門口,碰到了買菜回來的李阿姨,小林禮貌的招呼了一聲,李阿姨吃驚的看著小林:“天哪,這不是小林嘛,什麼時候回來的?好多年沒回來了吧”李阿姨看小林的表情好像看著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終於回家的感覺。
“李阿姨好,這不昨兒剛回來的,最近有個項目在省城做,正好趕著端午的假期,趁著空擋回家待兩三天,周末就走。”小林解釋到,雖然阿姨還沒有發問,但是想也知道李阿姨下一句肯定要問怎麼有空回來啦,這次回來多久,索性一次都回答了。
果然,李阿姨這下也不好再問什麼,隻是不斷的打量著小林,感歎她越來越漂亮了。兩人簡單的客套幾句,就分開了。小林開始了自己的小城漫步。
去哪裏好呢,小林的心中沒有想法,是完全沒有想法,這座南方的小縣城,她生活了十八年,可是也離開了快十年,時間真的是好快,好像當初騎著自行車趕時間,踩著鈴聲進教室的一幕幕情景還在眼前。不如去學校看看吧,本來沒有目的地,這下可以開始行程了。學校的地址沒有變化,依舊在離著火車站很近的地方,當年讀書的時候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以為最遠能去的地方也就是省城,更沒有想過去北京,去上海。
從家往高中學校走去,這一路的變化倒是不大,還是那一排的小吃鋪,當年是買米粉,餛飩,燒餅,現在好像還是這些內容,隻是店鋪裝修的更為精致些,看來小城的口味一直沒變,小林對於家鄉的食物倒是沒有特別的依戀,不像有的人漂泊在外,就無比想念某一道家鄉菜,在小林這裏沒有特別饞嘴的。所以路過這一排小吃鋪,她也沒有進去買點兒什麼,每次回家,媽媽都特意煮好家鄉特色的米粉,其實對於小林來說,吃不吃都是那麼回事,可是也不好拂了媽媽的熱情,所以每次她都會說,“在外麵可饞這一口呢,還是媽媽煮的粉好吃。”媽媽每次都會很得意,繼續給她碗裏添點兒小配菜,囑咐她多吃。
其實這些年,小林也在想,為什麼自己對於家鄉的菜沒有特殊的依戀呢,是自己性情涼薄,還是口味獨特。或者說是自己太容易改變,想當年讀書去了北方,很快就適應了北方的大饅頭,剛剛開始工作去了重慶,很快又開始天天火鍋。自己就像個變色龍一樣,到哪裏就變成哪裏的味蕾。
穿過一片新蓋的樓房,高中學校的大門就浮現在眼前,十年了,那個門還是那個門,小林心裏笑了笑,一點兒變化都沒有,正趕著周五,也不知道周五下午提前放學的習慣還是否保留著。小林本來想進去校園看看,可是這個念頭在一瞬間就被自己消滅了。進去又如何,又不想去拜訪自己的老師,教室還在,可是再進去看看也沒什麼意義,況且進門還需要登記,登記可能都不一定能進。
“算了,我就圍著校園的圍欄走一圈吧。”小林這麼想著,便開始溜著牆根圍著校園看起來。這幾棟教學樓仿佛也還是當年的模樣,這個樓裏有太多的回憶,那些看不見的樓道,看不清的座位,還有那些門和窗戶。那些都是屬於小林的青春。走過教學樓就可以看到操場了,空曠的操場上沒有一個人,今天沒有體育課嗎?小林那個時候可期待能上體育課,因為體育課總是上十分鍾,然後自由活動半小時,這半小時可以肆意的和自己的那群狐朋狗友聊天玩耍。說起來狐朋狗友,小林想起了當年的那些少年和少女,那些一起追風的日子。這次回來也沒有聯係,確切的說是好久都沒有聯係了,他們當中隻有一兩個人還留在小城,其餘的也都各奔東西了,以前上大學每年過年回家還會聚一聚,工作以後,大家過年回家的時間太短了,而且還不一定能碰上同時在家的日子,所以聚的也越來越少,隻剩下手機微信裏那個頭像,逢年過節時一條條群發的問候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