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一百九十五章 兄弟情,身為兄長的覺悟(1 / 2)

葉大人卻搖搖頭道:“不可,不可呀,邱大人一心為國,其忠貞之誌日月可鑒。若是將他也牽扯進來,便是老夫也於心不忍。更何況他身在其位,對此事估計也了解了不少,我們就沒必要特意再去告訴他一遍。我此番秘密回京,就是想親眼見證這次的結果。陛下的身體每況愈下,可幾位皇子都不是安分的,反倒是那福王殿下最支持太子上位。想來當初也是老夫看走了眼,都是孩子,又生在帝王家,凡事怕也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這福王殿下吧,雖說有些貪圖享樂,恃寵而驕,可本性倒也算是純良。你瞧瞧,這一次他寧願忤逆母妃的意思也要與我們合作,徹底幫太子殿下坐實這個位置,可見其心純良,眼光長遠,倒是老夫,往日裏頗有些對不起他了…”

那青年忙安慰道:“葉先生這說的哪裏話?當初您不也是為了保證宮中不亂,有意平衡太子與福王之間的勢力啊,如今他們兄弟和睦,同心同體,這其中也少不得您葉先生與諸位同僚大人們的努力啊!”

葉大人聞言點了點頭,不覺嘴角上揚道:“如今我大明局勢不穩,正需要有人激流勇進,繼承上柱國大人的遺誌,若是向你父親那樣的人再多一些,我大明的江山,便還有救!”

青年不解道:“可是當今聖上不是親自下令抄了上柱國大人的家麼?莫非還對他有所留戀?”葉大人笑道:“傻小子,你怕不是忘了,當今陛下多少年不曾上朝了,當初與他最親厚的就是上柱國大人,那可是從太子時就一直陪伴著他的恩師啊,怎會不念?隻是身為帝王,對一切都應秉持懷疑之心,陛下又多年不上朝,受了奸人蠱惑才一怒之下抄了上柱國大人的家。依老夫之見,陛下怕是早就後悔了,隻是他身為天子,認錯怕是比赴死還難,又豈能隨意更改詔令?更重要的是,陛下的身子怕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即便有這份兒心,估計也沒那個力了…”

青年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可葉先生明知聖上龍體欠安,卻還要鬧這麼一出惹他老人家動怒,又究竟是為何呢?”

葉大人緩緩答道:“這個問題你也不是第一次問我了,罷了,左右起事就在明晚,我便將一切都告訴你吧。你可知當初我本是當打之年,卻為何連上六十多道上疏奏請致仕?”

見青年搖頭,他便接著說道:“皆是因為當時的朝堂上已容不下我這個異類了。當時顧大人去世,整個東林黨派群龍無首,成了一群憤世嫉俗的文人的聚集地,讓他們寫寫文章、動動嘴皮子罵兩個奸臣還可以,若要讓他們整肅朝綱,力挽狂瀾,那自是不可能的。”

“當初老夫為了福王的事兒屢次上疏,陛下卻一點兒回應都沒給我,早在南京任職時我就想過,若是我不是朝中大臣,而是個孑然一身的普通人,用我的思想和口才彙聚天下百姓,以水載舟,讓陛下能夠看到這天下的民心所在,或許遠比我上幾道奏折,說幾句廢話來得更快。”

“後來啊,陛下始終不肯上朝,整個朝堂下被分成幾股勢力,你爭我奪,毫無法紀,看得我是又心痛又氣氛,終於,那一陣子實在受不了了,便索性寫了折子遞了上去,這才辭官回鄉。隻是這幾年我一直都沒有放棄過,除了教習那些孩子們讀書識字,我也花了大把時間尋找能扶大廈於將傾的辦法。陰差陽錯之間,我就結識了這幻月教的一位尊者,當初他在山中遇險,老夫正巧帶著幾個學生經過,就將他救了下來。”

“後來某一天,我的幾個學生在我院裏抱怨朝廷苛政,賦稅過重,讓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被他給聽到了,當晚就向我表明了身份,並將這次計劃告訴了我。我本是該向官府舉報,將這群賊匪一網打盡的。可後來一想,這不正是個警示朝廷的好機會麼?我為官數十載,自然知曉京師的防衛有多嚴密,倒也不擔心真的會被他們得逞。倒不如說這一次正好能讓朝廷看清楚,人家都敢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顛覆京城了,這偌大的大明,已是怎樣的千瘡百孔了。”

“從去年開始,我朝便與北方的後金摩擦不斷,民間也已有民變的趨勢,如此危機的時刻,京中的皇上和各位大人們絕不能再隻顧自己享樂,不顧天下社稷了。老夫一人死不足惜,但若能憑這條性命敲醒朝廷,那死也值了。”

老先生的一番話說得我感動不已,不管身在何處,他的心都始終與朝廷,與大明放在一起。方今亂世之下,黨爭激烈,內憂外患,除了個別激進分子之外,大多數大臣都保持著觀望態勢,呂大人辭官就是因為覺得看不到希望了,心灰意冷之下便借著被聖上當做工具的由頭辭官回家了,就連邱大人他們其實都隻是單純地想著報效朝廷,終於國君。為國捐軀他們是不怕的,可如何救國,如何扶大廈於將傾,他們或許從沒想過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