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娘在這諾大的一個秦府,也就隻能算是一個小人物,府上根本就沒有人在意,四娘要的也正是這個效果。
不過四娘可沒有閑著,在院子裏待的無聊,就讓九兒出府的時候給她買幾本話本子解悶。老夫人隻是禁了她的足,倒是沒禁她院裏的兩個丫鬟。
隻是一連買了三本,看了幾頁就實在看不下去,那上麵寫的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就這樣的書還有人買?
看到小姐興誌缺缺,九兒有些無奈,“小姐,你這要求也太高了,這書可不便宜,光是這其中的一本就花了二百個銅板。再說了,奴婢看這上麵的字都一樣,也沒有什麼不同?”
這丫頭,都不知道要說她什麼好,這怎麼能一樣。她這人過的不好點沒事,可這沒書沒手機沒電腦的日子,她要怎麼過!
不過等等,剛才九兒說什麼?就這麼一小本就要二百個銅板!略一想,心中就有了主意,她可以寫話本子出去賣給書齋,掙得肯定不少。這樣即能夠打發時間,又能夠賺到銀子,何樂而不為。
“九兒,你說,要是我寫話本子,會不會有人看?”
“小姐,你說的那叫什麼話,小姐這麼聰明,寫出來一定有人看。而且奴婢買這話本子的時候小姐是沒有看到,那買的人可多了,奴婢排了好久才買到。”
就知道問這丫頭準這麼說,在這小丫頭的心裏,她就是集聰明美麗善良於一體的聖人,媽呀,想不下去了。
想起就是幹,花了幾天的時間,寫了一本梁山伯寫祝英台的故事,讓九兒帶出去賣給書齋。
為這,四娘可是提前幾天就開始訓練九兒,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她倒是很想出去看一看,可她現在被禁足不說,就算是不被禁足,她也不可能出府去。這當庶女的可不是說你想出去就出去,還要去當家主母那裏報備。三夫人那裏本來就看她不順眼,她在湊上去,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她才不去受那個氣。
從穿過來到現在,她都還沒有出過秦府的大門,腦海裏原主的記憶,也隻是三年前跟李氏去上香的時候出過府,想想她就心酸。
到了十六那一天,九兒到了角門,還沒有等方婆子查,就把她帶出去的那本書拿了出來。
“方媽媽,這是我家小姐手抄的佛經,讓我帶出去捐到廟裏,媽媽看看可有不妥?”這個還是她早上出門的時候小姐告訴她的,有時候這人呐,你把東西大大方方的拿出來,她也就不會懷疑,你越是遮掩,別人就越覺得你有問題。
方婆子看了看,確實是一本手抄的書,不疑有它,九兒也就順利的帶出了府。
“九兒,你可記好了,就一個時辰。”
“方媽媽放心好了。”
怕九兒人小吃虧,四娘還專門讓九兒去城裏最大的那一家墨齋,四娘相信,這墨齋能在綿城開得那樣大,在信譽方麵應該差不到哪去,在說了,要是墨齋想長期跟她合作下去,這價錢方麵一定不會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