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一篇小結時,距離第一卷完結也已經過了半月有餘,但是筆者相信著一個道理,想要看清這個世界,你需要和世界保持距離,而看清自己的作品其實也是一樣。
某種程度上,作者是最看不清自己的作品的人,所以我求助於時間的魔力。
第一卷的故事,是整本大部分故事線的起點,由無數條伏線構成。但是我是在寫故事啊,我的故事要每一部分都很好看,而且最好好看得有豐富的層次感,故事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好看。
所以拉出了許許多多條伏線的我,需要找一條好看的明線把所有的故事都串起來,這條明線就是兩場新雨後葉明柯離開小鎮的故事。
而這條明線的靈魂,便是細膩的情感糾葛,我告訴自己,要努力寫出日漫一樣細膩的情感和質感。
所以就有了喬喬與葉明柯兩個小小人兒憂傷而美麗的故事,有了劍叔與龍姨千年的陪伴,有了大白這個最偉大的旅行家,有了陶堯和紅衣女孩伊婉的故事。
這些故事有的是主線,有的是副線,為了不讓結構過於冗餘和畸形,許多故事的描寫我都采取了側麵和簡寫。
正麵側麵,主線副線固然可以讓故事豐富起來,但結構安排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現在看故事的時候,看到的是一條平直的敘事線,但天知道我第一次把細綱裏所有的故事都列出來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團爆炸頭一樣混亂的線條,
特別是第十一章到第二十七章葉明柯在小鎮六年的修煉日常,一方麵要保持寫日常的時候故事的節奏也不至於太平。一方麵要寫小鎮背景,要埋伏筆,要刻畫小鎮上的各色人物。
構思的時候有時候想得很糾結,甚至會感到痛苦。
最後還是烏賊大大的《詭秘之主》的卷末感言啟發了我,所以采用了類似升級的模式來把握故事節奏,增加故事變化。
所以就有了葉明柯一個一個的訓練目標,再把伏筆和人物塑造鑲嵌在達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才最終把所有的線都理順了。
實際上第一卷自我感覺寫得最好的,恰恰也是葉明柯在小鎮的六年修煉日常,說明痛苦的付出,是有回報的。
第一卷的寫作,自我感覺文筆靈氣與故事創意這方麵我是比較得意的,隻是在講述的時候窮盡構思,還是留下了許多瑕疵,常常感覺有一種無力感。
但這種無力感某種程度上卻讓我感覺心安,因為會無力,恰恰是因為我確實用盡了我的所有心力,所以勉強能和書裏的人兒和書外的讀者,道一聲,無愧了。
雖然不是無憾。
第一個遺憾是開頭章節太平,這是因為剛開始寫作的我根本不知道網文競爭的慘烈,也不知道什麼叫黃金三章,所以開頭前五章節奏很平緩很慢,就像一個書友評論的,有散文風的美,但是像一碗很平的清水。
即便不管網文的商業化性質,一個故事的開頭如此平淡,也是會讓一個故事降低很多的吸引力。
這個苦頭,我可能要吃一整本書。
第二個遺憾是劍叔與龍姨,還有大白的故事,最後實在找不到好的敘述結構可以表達,所以草草地把我的兩個特別喜歡的故事,用最簡單拙劣的獨白寫了出來。
第三個遺憾是人物塑造還是太單調了些,大部分還處於寫意,而無法設計出大量的細節。
最後,聊一聊這本《夢淵》可能一接觸就會感覺和許多網文不一樣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