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二十八章 有錢人的嘮叨(1 / 2)

花了一個多小時看完希爾發過來的郵件和資料後,宮崎蒼介的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拿起手機接聽,希爾的話從手裏裏傳出來。

“嘿,BOSS,看到我發給你的消息了嗎。”希爾很幹脆的說。

“嗯,看到了。”宮崎蒼介說道。

“公司的作風一向如此,隻要下定決定去做的case,就絕對不會拖遝,更何況針對的目標是野村證券。”希爾在電話裏說道。

“不隻是野村證券,還有石原慎太郎。”宮崎蒼介沉默了幾秒,說道,他的話迎來希爾陣陣笑聲。兩人隨後又商量了下宮崎蒼介入職的事,最後決定下午就直接過去辦理手續。

高盛的構成模式很有意思,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合夥人製度。高盛集團的最高管理層是由彼得約翰遜這類高級合夥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人數隻有二十人不到,是高盛最高的權力核心。再之下則是人數約三百人左右的全球合夥人,他們分布在全球各地,負責高盛的具體業務。

除此之外,高盛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合夥人們除了擔任公司內的管理職務為公司服務之外,各自還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業。就像彼得約翰遜不僅是高盛集團的執行董事,還是SVB投資銀行的董事長。這類外圍企業往往被稱為高盛係,高升並不阻止合夥人們經營這些企業,通常高盛集團還會注資持有這些企業一部分股票。盡管這種模式會造成一種跟莊的舞弊現象。

即高盛集團在操作大項目的同時,這些合夥人們往往也會帶上自己的企業跟莊牟利,比如這次對野村證券的做空,彼得約翰遜肯定會從SVB抽調資金入場,而這部分盈利是在高盛的項目基礎上取得的,但受益人卻是各個合夥人的企業。

不過高盛集團能夠容忍並鼓勵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模式,能夠有效的分擔高盛集團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為高盛集團所操作的項目募集到了更多的場外資金,而資金就是金融戰場的彈藥。以做空野村證券這個項目為例,雖然合夥人們各自的企業能夠籌集的資金或多或少,少的隻有數千萬,多的也隻有十幾億,但是參與的合夥人們能夠帶來的盤外資金總數,往往不會比高盛集團本部自己所籌集的資金低,因為高盛係的關聯企業數目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每年高盛集團都會對合夥人進行更新,數字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但是被淘汰的人並不會退出高盛集團,他們所創立的企業依然有著高盛集團的注資。

正因為如此,高盛集團才會默許這種模式長期存在,而宮崎蒼介在升任合夥人之後,如果創立投資公司,也會被外界視作是高盛係的一員。

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能潔淨無暇,就像桃花源隻不過人們幻想中的存在一樣。這種舞弊現象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利用內幕消息牟利的行為,嚴格來說屬於違法行為。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這種明顯的違法行為已經被合法化了。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這種現象存在,華爾街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投資銀行,尤其是對衝基金們,將會在很多項目上失去其莊家的地位。很多鼎鼎有名的大型對衝基金如老虎基金等,其手裏的可用資金往往隻有十幾億,大多數資金都積壓在大量的投資項目中。就像索羅斯臭名昭著的狼群戰術一樣,也是通過大量場外資金的加持,形成一致操作,才能夠有那麼大的威力。

盛夏的東京讓氣溫急速上升,街道上的人群都稀稀拉拉的散落著,廣場的陰涼處聚集著躲避酷暑的行人。宮崎蒼介趕到高盛東京的辦公室,已經是下午三點了。希爾在樓下接到了他,此時正帶領著他進入這棟摩天大樓。

這棟大樓是高盛自己持有的物業,但是高盛把十五層以下當做是商業地產租了出去,隻留下15往上的樓層來辦公。兩人直接穿過門禁,來到位於頂層的高管辦公室。

希爾敲了敲門,得到回應後領著宮崎蒼介走進了這間占地近百平米的辦公室。這裏是高盛東京主管的辦公室,隸屬於高盛亞太地區辦公室管理。但是此刻,裏麵坐著的卻不是原來的主人,而是這次野村證券RB行動方麵的負責人彼得約翰遜。

這老頭不僅鳥占鳩巢,還怡然自得的在辦公室裏打著高爾夫。陽光透過落地的玻璃窗射向進來的宮崎蒼介,讓他不得不抬起手來遮住有些刺眼的光。

“這是我的孩子羅伯特,羅伯特,來給客人打個招呼。”推完一杆高爾夫球進洞,彼得約翰遜拿起桌上的毛巾擦了擦額頭的汗,然後招呼著宮崎蒼介來到一旁的沙發上坐了下來,並逗弄著沙發上的愛犬。希爾給兩人端來了兩杯咖啡後退出了這間房間,把空間留給了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