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七十七章 充實的一天(1 / 2)

“嗯,要不我們把反打調到人對臉”的75度角,這樣能夠顯得三田的顴骨、鼻梁更加立體,背掏我們用移鏡,鏡頭高度調高一些,讓小全景變為大全景,這樣兩人的身影小了之後,表現力也會上來,氣勢也會降低,後麵剪輯的時候插一幀三田燈的小全景,用來展現他氣勢,你看怎麼樣?”宮崎蒼介想了一下,提出了一個建議。反打全麵介紹過了,背掏就是外放打的別稱,也叫越軸。

導演豬股隆一在腦海裏想象了一下宮崎蒼介提出的拍攝方法,眼前突然一亮,他抬起右手準備拍拍宮崎蒼介的肩膀,又突然醒悟過來,尷尬的撓了撓頭,轉過身對著一旁的攝影師小聲吩咐著剛才宮崎蒼介提出的建議,攝影師聽到後走到演區內開始布置起來。

“沒想到宮崎桑肚子裏也是有東西的,不愧是東大畢業生。”豬股隆一手上拿著本子,一時之間想不到什麼好的讚美詞,隻能夠抓住宮崎蒼介的母校東京大學來做文章。

但是可笑的是宮崎蒼介的這套理論也是從書上學來的,準確一點是作者從好萊塢的實際拍攝中總結出來,並寫成著作,而宮崎蒼介在翻閱過程中把這一手學到了。

好萊塢外反打中最好看的角度是人臉75°,此時的人的顴骨、鼻梁使人物最立體。攝影機高度根據劇本想表現的內容來走。在以上描述的內反拍與外反拍中(不管好萊塢還是RB),都是最具有表現力的背掏。

這一種拍攝手法被好萊塢的的導演們經常用於影視製作之中,像大衛芬奇去年上映的《社交網絡》,從構圖上就很喜歡用外放打來放大演員的表現力,用大全景來突出角色的孤獨感。

當導演是需要很強的自學能力的,因為單純的吃老本是不足以讓導演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好萊塢,每十年左右就會有一次大的技術革命,如97到08的特效革命,而縮小到鏡頭語言和燈光布置上,這種變革更是半年左右就會有許多創新的方法湧現出來。

如果一名導演不能夠保持極大的閱片量,經常參加論壇和聚會的技術討論,不斷地在拍攝中式實踐技和磨練自身的技術,很容易就會被時代淘汰掉。

就像九十年之前主流的拍攝方法中,總是灌輸著一種思維,那就是內反打很有表現力。但是95年《七宗罪》的一出現,開篇老警察和小警察剛認識,大衛芬奇沒有用之前慣用的對切,而是用長鏡頭來表現了兩人的關係建置,將布拉德皮特和摩根的關係用一種不尋常的拍攝手法展現出來,自此以後很快就席卷了好萊塢。

宮崎蒼介聽到豬股隆一的誇獎,心中暗笑,這幫出道於上個世紀日劇的老一輩導演們,已經在數十年的影視製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拍攝理念,可以說他們的拍攝手法和拍攝理念幾乎已經固化,很難再進行創新。

這也是RB影視製作行業的頑疾,後勁不足和人才愈加凋零成了RB影視界的第一難。不說好萊塢,就算是比起同在亞洲的大陸地區,RB每年產出的導演和影視製作人員都微不足道,因為RB並沒有完整的人才培養機製。

全RB專門從事影視製作教育的學校隻有位於神奈川縣的RB映畫大學,且隻設有“電影”為學科目的。像豬股隆一等日劇黃金年代的導演,大多都是從其他大學畢業後進入電視台的影視製作部門,從場務或者編導開始做起,一步步成為職業導演,也就是俗稱的野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