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片的片頭播放完成,“長眠不醒”的日文和英文出現在大熒幕上,緊接著劇組的成員名單,主演宮崎蒼介、綾瀨遙、香川照之的名字陸續出現,直到最後,宮崎蒼介作品,結束了字幕,電影正式開始。
夜晚、東京的一個雨夜。
一個黑衣人帶著低矮的帽子,拿起了一創口貼處理了一下手上的傷口,從郊外開著一輛汽車,穿過了重重雨幕,一路行駛著抵達了千代田區的別墅。
現場的觀眾們,對於這個開頭,都紛紛提起了興趣。因為宮崎蒼介在這裏,使用了一個特殊的鏡頭處理,他將雨夜下的燈光和汽車行駛的過程不斷切換,這種釋放著緊湊感和夢幻的迷離感,帶有濃厚的個人風格。
接下來,這個鏡頭截止到汽車進入別墅的停車庫之後,一轉到了東京大學裏,陽光高照的日子。
男主角鬆本俊和女主角山下美香在推理社裏麵參加者社團活動,推理一個密室殺人案的劇本,結束完社會團活動後,在食堂吃飯的兩人,卻在新聞上看到了鬆本俊父親自殺的消息。
看到這裏,宮崎蒼介後麵的觀眾們,也開始慢慢了解這部影片的大概類型了,這是一部推理類型的犯罪片。
在鏡頭的風格上,又帶有濃厚的導演風格,從雨夜下的殺人事件,迷幻燈光與音樂的搭配,簡直讓人沉醉,結果馬上轉場到晴天的校園,很成熟的轉場處理,幹淨而淩厲。
電影逐漸進行,觀眾們也隨著鬆本俊因為夜晚和父親的校友會麵,對方卻力氣身亡,結果陷入警視廳的追捕,最後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他們終於找到了證據。
中間宮崎蒼介的一些小細節,也讓觀眾們感到了驚喜。比如致敬韓國導演樸讚鬱的複仇神作《老男孩》,這部同樣在戛納驚豔的電影,宮崎蒼介也安排了一個巷戰的長鏡頭,鬆本俊在狹長的巷子裏躲避警察的追捕,同樣非常考驗導演功底的處理讓觀眾們鼓起了掌聲。
隻不過他的處理沒有對方的血腥而震撼,但是依舊是幹脆利落,反而在動作風格上像香港電影,畢竟劇情上不同,鬆本俊不能像《老男孩》一樣拎著斧頭砍警察,那就真的犯罪了,所以隻能夠用道具和簡單利落的打鬥來呈現同樣的效果。
進行到這裏,可以說《長眠不醒》成功了一半。淩厲而幹淨的剪輯,以及濃厚的導演風格,成熟的處理讓後麵的媒體和觀眾們對這部電影可以奉上一個不錯的評價。
尤其是從日本前來的幾大民營電視台的記者們,他們這次的任務就是負責將《長眠不醒》和宮崎蒼介的新聞第一時間報道回國內,看過原著小說的他們,對結局自然了然於心,這是一個happyending的大結局。
雖然在電影中經過改編之後,大概率也會是一個精彩的結尾,小說中最後在江戶川邊的討論也讓讀者們很喜歡,但對於他們而言,這部影片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可是,就在影片的最後,宮崎蒼介用十分鍾的劇情,讓身後的觀眾們,為他致上了最熱烈的掌聲。
鬆本俊為了能夠報仇,投身他最討厭的政治,成了自己昔日最討厭的人。這種現實主義的處理風格,也是戛納電影節最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