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專注去做利潤豐厚、營收高的遊戲和廣告業務,反而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去發展金融、支付等業務。
其實,其中的商業邏輯,簡單翻譯一下,可以理解成,遊戲和廣告業務隻是宮崎蒼介為Wecaht打造的基建,而金融和科技則是宮崎蒼介為Wecaht籌備的新動能。
資本市場的曆史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雖然基建(當前的營收和利潤)對我們很重要,但是隻能夠帶來一波股價的上揚,之後就是漫長的陰跌。所以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發展的大方向就是不斷為自己尋找新的標的,話句話說就是把握時代前進的脈搏。
而且,基建和動能之間,也是層層遞進的關係。今天的動能,可能就是明天的基建。
所以,要找基建也要往更高層麵來找。因為站在曆史的角度,基建和動能之間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打造基建是為了創造動能,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動能又會逐步淪為新基建,來服務新動能。
說起來複雜,其實舉一個例子就能夠很容易理解其中的邏輯。大陸兩大電商巨頭之一的某東集團,旗下正好有三個子集團,分別為物流、商城、數科三家。以此來看基建和動能之間的轉換,非常便於理解其中的商業邏輯。
2012年,在宮崎蒼介準備大力推進Wecaht全領域拓展的時候,海對麵的國度,在高瓴資本和企鵝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某東即將建設起龐大而高效的物流體係。而正是憑借著物流這個“基建”的效率和服務,作為“動能”的商城才能夠迅速崛起,並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一度擠進互聯網三巨頭的寶座。
而高瓴資本和企鵝集團投資某東的背後,跟七八十年代的中美走到了一起,聯手對抗永恒的蘇維埃一樣,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敵人,兩人才走到了一起。
所以企鵝就像冷戰後期的美國一樣,把大量的基建打包甩給了某東,還給與了大量的投資,戰略上武裝對方,讓其與阿裏拚消耗。(當時企鵝的股價在消息發布前幾個月裏上漲了超過百分之三十,火雞知道的某個大佬,就因為知道了入股的消息提前投了一筆,賺的盆滿缽滿。)
而數科集團就是某東的商城體係發展起來之後,在這個新基建的基礎上,為自己尋找的新的動能。
話題回到日本的電商市場。電商可以劃分為很多,B2B、B2C、C2C等等,這裏就簡單說一下最常見的B2C網絡購物。B2C在日本有著一個更通俗的稱呼,叫做通販,也就是通信販賣。
販賣即銷售,而通信指的是信息傳輸交流媒介,比如電視廣播、雜誌等,都屬於通信。所以在日本,早期的DHC和貝斯塔曼的入會雜誌銷售、電台電視購物等都算是通販。
通販得在前麵加上網絡兩個字,才算是進入了互聯網年代,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網絡購物了。就曆史來看,日本的通販曆史基礎還是不錯的。
但是進入互聯網時代,日本的電商發展可謂是極度緩慢,占整體消費比率過低,滲透率低。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國土麵積小,人口密度大,事業水平太高,線下實體銷售發展太好太成熟,反而讓電子商務發展不起來。
這就和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一書中所闡述的道理一樣,變革可以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獲得勝利。像大陸這種互聯網荒漠,線下零售銷售網絡不發達的地方,反而越有可能後來居上,引導世界電子商務變革的大潮。
因為線下市場成果,競爭激烈,導致價格水分小,利潤空間很薄,這才是日本電子商務發展得並沒有那麼快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