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第一百六十章 沒有瘋掉就是人才(1 / 2)

像傳統日企那樣,給員工提供養老的空間,那種鬆懈的管理模式是對股東和董事會的不負責,隻有用高福利來吸引人才,再匹配相應的人性化和細節化的管理,做到員工全力往前衝,這才是一種合理的公司管理模式。

不僅是日本生命製藥集團,微軟、穀歌這些壟斷企業,也都正在朝著這種方向發展。企業不僅為員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高標準的員工待遇,甚至連員工的生活都照顧到,為的就是讓員工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為公司創造剩餘價值。

隻不過和日本生命製藥集團不同,微軟、穀歌的員工在考核上沒有這麼嚴,畢竟是壟斷生意的,所以他們還有精力和時間去玩辦公室政治。

宮崎蒼介下一步的計劃就是,讓這幫高管們忙起來,動起來,讓他們忙得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思考派係鬥爭,這樣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當然,單純的用錢砸並不是合理的公司管理模式,在員工的待遇和創造的價值之間挑一個合理的中間值,達到科學的區別,建立完善的監控和審查體係,這才能夠控製企業的運營成本。就像是增長曲線中,如何取到一個最好的比例,這次是管理學中最難以把握的東西。

除了運營成本問題,宮崎蒼介和高管們的聊天過程中也發現了,用高薪去聘請的員工,其實穩定性還是不夠高。就像是高盛集團來的那位董事,就透露了高盛集團每年招聘的員工中,三年留存率不到三層,七年留存率不到兩層。

宮崎蒼介仔細想了一下,好像各大投行和谘詢公司的員工流動性,都多都是這樣。基本上都是進去工作兩三年,然後走一半,甚至更多,大體都是扛不住巨大的工作壓力,即使工資福利待遇豐厚,也都跳往甲方或者其他企業擔任輕鬆一些的管理崗位。

很多的大企業在人力資源上的策略很簡單,包括高盛、美林這些投資銀行,也包括MBB這些頂尖谘詢公司,都是用高薪去收集那些學習能力最強、工作能力最強的,商業理解和團隊合作上最為優秀的員工,達不到這個標準,大概率是進不去的。

但是,這些業界最優秀的人才們,即使抗壓能力遠超常人,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但是他們也是有極限的,達到一定程度以後都是會選擇離開。尤其是工作幾年累積了一定履曆和收入後,他們往往會選擇閃人。

就像是大名鼎鼎的谘詢領頭羊麥肯錫,之所以那麼多人會選擇進入這家企業,即使它的薪酬比不上投行,每年也有很多人原因放棄高盛、大摩的OFFER去麥肯錫,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履曆的加速很受員工們看重。

一方麵,麥肯錫每周的工作時長大沒有投行那麼多,也就50到70小時之間,比起頂級投行IBD部門動輒一百小時打底,會輕鬆很多。所以很多人才在挑選Offer的時候,會選擇輕鬆一些的,錢少一點的麥肯錫,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私底下的苦功夫並不算在這裏麵,所以新人都是很累的,光是看資料庫裏的案例,都會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