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賣知了猴的時候,她就琢磨著要把油渣也拿過來賣了。
馮高氏憂心忡忡:“你這又賣知了猴又賣油渣的,人家有多少錢買呀?”
好比她趕集,手上隻那麼多錢,買了頂針就不可能再買錐子。
周秋萍樂了,沒想到阿媽還考慮到了購買力的問題。得,這趟城她沒白進,阿媽天生也是做買賣的料。
她眨眨眼睛,胸有成竹:“山人自有妙計。走吧,咱們先去撿大白菜葉子,等泡好泡菜再去抓知了猴。回頭你看我怎麼賣出去。”
能怎麼辦?當然直接賣給夜市攤子了。
寧安縣工業發達,各種各樣的工廠一堆,三班倒的工人多,夜市自然熱鬧。
美食一條街的夜市可以從天發灰一直持續到三更半夜,從街頭走到街尾,紅紅的爐火就沒歇下來的時候。
說是美食街,其實賣吃的賣穿的都不少。像修傘修鞋攤子以及磨刀的攤位跟賣磁帶的地攤前都擠了好些人。旁邊的衣服攤子也是人頭攢動。六月天,好些女同誌都拿著紗巾在頭上圍來圍去,一點兒也不怕熱。
周高氏感覺城裏人瘋了,不是他們掏錢的時候跟掏紙似的。而是死人才用黑紗呀,怎麼她們一個個的都往身上套?
周秋萍隨口回應:“流行。”
流行這玩意兒沒道理可講。可能過個三五年,感覺醜的不行,但現在就是時尚,大家都這麼來。
她沒空看衣服攤子,眼睛追著油炸攤子跑。瞧見一家,她就直接上前問:“老板,你收不收知了猴?”
他油鍋裏頭炸著的,正是知了猴。
老板看了她一眼,伸手指身後:“我不收,他專門收這個。”
站在旁邊抽煙的年輕男人抬起眼睛問:“你有多少呀?”
周秋萍推著車來的呢。
衛校的綠化特別好,池塘邊上一圈都是柳樹。除此之外,半個校園都長了楊樹、桃樹還有梧桐樹。除此之外,校園大門口往外延伸的林蔭道兩旁種的也是高高的楊樹。這些樹木,全是吸引知了猴的存在。
今晚有阿媽跟她兩個人動手抓,才一個小時的功夫就抓了差不多2000隻。
那收知了猴的販子伸手摸了兩把,瞧著濕漉漉的知了猴當場拍板:“稱重吧,這麼多我也沒空一個個數。價錢大家都有數,十塊錢三斤,誰都別討價還價。”
周秋萍在心中換算了一下,一斤知了猴差不多100隻,單賣的價錢跟這個差不了多少,況且批發還能省下銷售時間。
她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省下來的時間她能做更多買賣。
她點點頭,不再講價:“行,你秤上不玩花樣就行。”
那販子不屑一顧:“我又不光做你一家生意,我腦殼壞了砸自己的招牌。”
一塑料桶的知了猴,瀝幹淨水之後上秤,販子當場數了60塊錢給她,還跟她約定:“你後麵有貨也過來找我。我晚上都在這邊。”
周秋萍痛快點頭:“行,以後我就認準了你做生意。”
她轉過頭馱著空桶往回走,看母親沉默,不由得奇怪:“阿媽,你怎麼啦?是看中什麼東西了嗎?”
周高氏心情複雜,完全不敢相信:“就這麼容易?”
簡直就是搶著把錢塞給她一樣。
周秋萍笑出了聲,朝阿媽擠眉弄眼:“要不怎麼說,現在是掙錢的黃金年代呢。”
幾十年後,多少人回憶往事,常常被掛在嘴邊的就是,80年代的錢實在太好掙了,擺個地攤,人家就給你送錢。大家平常省的很,有些時候花錢卻無比瘋狂。在沒買房壓力,醫療教育也有單位兜底的年代,國營廠的職工不把錢花在日常消費上,能用在哪兒呢。
毫無背景的普通人錯過這時代,以後就難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