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瀲晴很快便收回手,進入工作狀態,給藍淺鏡介紹起研究進度,工作分配等等情況。
歸航計劃,是指根據一些藍星古籍中關於星象的記載,利用建模技術模擬出星辰分布,得出模擬星象圖,再和已知的星象圖對比,找到古籍中星象所在,再以此推論出藍星所在方位的一個計劃。
這無疑是一個無比浩大且艱難的工程,先說古籍,上麵所用的並非簡體字,也非繁體,而是更加古老的字體,還不止一種。
在文化遺失嚴重的今天,要如何破解這些文字?
還有技術方麵,根據這寥寥記載,如何模擬出星象圖,即便模擬出來,這種模擬注定是不全麵的,因為古籍中記載的僅僅是藍星能見到星辰的極小部分。
那大部分未被記錄的,勢必會成為幹擾因素。
宇宙中的星辰數不勝數,若星球真的是按照某些規則運行,那麼出現相似的情況的可能性將會大幅提升。
在做對比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很多疑似的情況,必須去一一排除。
歸航計劃,是個理論上可行的計劃,但凡說理論上可行,都明白,那實際基本不可行,但這個計劃,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仍在繼續著。
有時候,藍淺鏡會想,不同於她來自藍星,是什麼讓他們用兩千多年的時間,堅持著一件似乎看不到希望的事。
不同於在藍星,人類想要去到宇宙,因為想發展,想知道宇宙的奧妙,藍星對星際人民來講,隻是起源地,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意義。
要說文化,星際幾千年來,也誕生了無數文化,文化繁盛不亞於藍星,隻是不同種類罷了。
可幾乎所有人都熱愛藍星文化,這本就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在藍星尚有文化分歧。
歸航計劃進展的並不太順利,別看已經能建出一醉閣這麼古香古色的大型建築,但歸航計劃的核心在於星圖。
其他古文化的研究對此作用不大,最多能破譯一些文字。
歸航計劃的最核心是一本書,一本名叫《星羅萬象》的書,號稱是藍星的星象大全,但現在隻剩下一小部分殘本。
這本書,藍淺鏡有,師傅的收藏簡直包羅萬象,但她現在還不能拿出來,得找個合適的時機。
沒多久,藍淺鏡就被希瀲晴趕出來,開始工作了。
沒辦法,人員稀缺,別看那麼多人喜歡古文化,但也不一定來學,就和好多人愛聽歌但不會去係統學習一樣。
即便是因為喜歡來古研院學習的,也隻有少部分會從事這方麵的工作,能有能力有時間進入研究室的就更少了。
研究室還有一部分學生幫忙,但基本都是高年級的學長學姐,還有研究生。
星際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比藍星的時候好多了,畢竟高考就有專業考試,入學前就有一定基礎,再經過幾年學習,肯定比從零基礎開始學好得多。
藍淺鏡的位置在君玉絕對麵,嗯,這邊人挺少的,就他們兩個。
藍淺鏡過來的時候好多人看了看她,他們都知道今年有個戰鬥輔助係的新生,也在網上看到了她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