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部分居留期移民都居於亞洲省市,這也是亞洲省市並入阿拉斯加較晚,這幾年經曆大開,大力吸引包括拓荒性移民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亞洲省市五千萬居民處於居留期的近兩千萬,占目前全國居留期移民的絕大部分。
而以民族來劃分,唐人約占全國居民數量的63左右,將近七千九百多萬,主要是後麵兩三年大量從中國進行完全無限製移民,使得唐人所占比例略有回升。
第二大民族俄羅斯人約有一千兩百萬,接近1o,印第安人約一千萬左右,8左右,為第三大民族,而除了這兩大民族,由於朝鮮人大量移入本土,一路上升為第四大民族,目前居於本土各行政省市的朝鮮族人約有九百萬人,約占7,反倒是以前的英法德西等西歐移民比例大幅下降,加在一起隻占1o左右,約在一千兩百多萬,另外黑人約占百分之一,隻有一百多萬,這還是因為後來展了非洲殖民地才大幅上升的,在此之前,直到一戰結束,阿拉斯加的黑人移民也沒有過三十萬,且還有不少是位於原加拿大地區的。比較有意思的是,黑人移都相對集中,目前一百二十多萬黑人移民絕大部分居住在多倫多,阿留申,哈城,蒙特利爾,密克羅尼西亞,安克雷奇六市,其他城市目前非洲黑人數量很少。
另外其他民族包括南洋土著,東歐人,阿拉伯人,東南亞人等等加起來也隻有二百多萬人。所以算起來,隻有唐人,俄羅斯人,印第安人,西歐人是主要民族,其他民族多屬於陪襯了。
阿拉斯加過億萬居民在總體上來說,分布比較散,整體分布可以說是美洲高於亞洲,南部遠高於北部。
截止去年底,全國人口最多的省市仍是河南省,有高達7oo萬人口,人口最少的上勒拿省則隻有不過二十萬人,還比不得一個中型城市的人口多。
六百萬以上人口的省市還沒有,隻有東安大略省人口於去年過5oo萬,仍為阿拉斯加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同時也是目前阿拉斯加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省。
人口過四百萬的省市有六個,分別是48o萬的育空省,45o萬的下魁北克省,44o萬的河北省,43o萬的艾伯塔省,以及剛剛達到4oo萬的南卑詩省和西安大略省。
4oo萬以下,2oo萬以上的是數量較多的,包括北卑詩,薩斯喀徹溫,馬更些,馬尼托巴,下葉尼塞這些經濟比較達的行政省,以及包括費城,蒙特利爾,安克雷奇這幾個主要直轄市的人口都在2oo至4oo萬之間,算是阿拉斯加的中堅力量。
處於百萬人口至兩百萬人口之間的省市也有不少,包括剩下的大部分直轄市以及多數亞洲區域南部省市,還有美洲剩下的幾個行政省大約都在百萬人口以上了,而百萬以下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大部分們處北部的省市,及一些並入阿拉斯加時間不長或者不以經濟展為主要目標的直轄市如千島直轄市的人口都在百萬以下。亞洲多數位於偏北地帶的行政省市人口甚至都在五十萬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阿拉斯加的農業人口比例大幅上升,幾乎由原來的1o上下變成了現在的接近25,在美洲省市上升相對較小,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由原來的1o左右上升到近15,而亞洲多數省市則激增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像下葉尼塞省甚至上升到了4o,為全國從事農業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省。不過下葉尼塞省現在已經成為亞洲人口最多的省市,總人口過36o萬,所以雖然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最高,但其工商業實力同樣不弱。
阿拉斯加農業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因為這幾年借助中國內戰大量從中國無限製移民,這麼多非就業性移民一下子湧入過來,就不可能馬上以工商業就業機會解決這些移民的生計問題,最終隻能以眾多未開墾土地通過優惠或免費提供使用權等方式提供給這些移民耕種以維持生計。特別是工商業展還遠不如美洲,無法消化太多工商業移民就業的亞洲省市,這種情況更是普遍。
不過雖然亞洲省市農業人口比例遠高於美洲省市,但產量卻沒有過美洲省市,機械化生產程度更是遠不如美洲省市,不過對於大部分在中國隻能享有少量土地甚至隻能作長工或佃戶的農民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收益了,畢竟在阿拉斯加,一個農民動不動就是上十畝以上的農田,一個家庭可能就是數十畝。起碼生活用度完全不用愁,還能有餘留。
當然因為阿拉斯加的土地製度,這些農業人口其實有一部分隻能說是農場工人,他們的實際身份更像是工人而不是農民,有些農民甚至也隻能說是農場主,就像是工礦業的老板,隻是行業不同罷了。
在省市人口規模排行榜的旁邊,有一個子榜,是關於全國城市規模排行榜,又分經濟和人口等分類。
比如按人口排行,位列前十的分別是蒙特利爾、費城,安克雷奇、溫哥華、溫尼伯,朱諾,多倫多,道森,埃德蒙頓,華僑城。其中蒙特利爾、費城、安克雷奇人口都過了三百萬,三市人口差距很小,都在十萬左右,人口最少的華僑城去年底降至了一百六十萬,而從第四的溫哥華起,人口都隻在兩百三十萬到一百八十萬之間,與前三的蒙特利爾等市差距很大。但比起排在第十一位的約有一百四十萬人口的阿留申相比又多了不少,所以基本上人口前十的排名數年內都會比較穩定。
但按總體經濟實力排行,名次卻大有變化,變成了安克雷奇、費城、蒙特利爾、溫尼伯、溫哥華、道森、華僑城、埃德蒙頓、朱諾、多倫多。這個排名與人口排名相比,位次都在人口前十的城市內變化,排名第十一位的哈城,十二位的阿留申等市距前十有一段距離,所以這個排名同樣比較穩定。
也正因為這兩個排名比較穩定,不管或上或下,變動的基本上都是這十個城市之內,所以這十大城市從歐戰結束時起,就有了阿拉斯加十大都市之稱。
不過如果按純工業實力排名,則好幾個直轄市都被擠出前十,排名前十的變成了費城、安克雷奇,道森,斯卡圭,諾姆堡,華僑城,蒙特利爾,埃德蒙頓,瓦爾迪茲,哈城。其中斯卡圭,諾姆堡,瓦爾迪茲三個省管市還過了一些人口多達兩百萬的大直轄市。而且斯卡圭和諾姆堡以不過五六十萬人口的城市規模排名卻高居前五之內,可見其工業實力之雄厚,當然也可以對比出這兩地除工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實力卻相對很弱,否則其總體經濟實力至少也有能力擠入前十。
葉楓看到這個排名,特別是看到斯卡圭和諾姆堡兩座城市時,卻是歎了一口氣,在這兩個城市的名字上劃了一個紅圈,未來危機生,這兩個城市也許會是受創最為嚴重的。弄不好全城半數人口失業都有可能。未來要解決危機的影響,這兩個城市怕是難度最大的。
不過這兩座城市為阿拉斯加的工業展,甚至於為整個阿拉斯加的經濟騰飛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有著極為特殊的重要地位,未來就算危機生,葉楓也不會容許這兩座城市就這樣衰落下去,況且,不管是斯卡圭還是諾姆堡,其根基都可以說是直接在葉楓手上得以奠定的,說葉楓是這兩座城市的締造者一點都不為過。葉楓怎麼忍心看到兩城因為危機而就此沉淪。
前幾版另外一些排行榜葉楓看了一下,什麼五大港口,十大商業最達城市,五大最具科研實力城市,小城市展潛力指數排名,分門別類,倒也讓後世喜歡看一些排行榜的葉楓大有興趣。
不過看來看去,這些所謂的幾大,基本上都是幾個主要大城市,像五大港口,按吞吐量排名,分別是安克雷奇,哈城,溫哥華,蒙特利爾,海參崴,除了因亞洲省市大開而得益的海參崴。其他四城全屬十大都市之列。
再比如十大商業最達城市,基本上就是城市人口規模排行的翻版,隻有華僑城被阿留申擠掉了。
倒是最具科研實力城市排行和小城市展潛力排行有些新意,五大最具科研實力城市中,除了費城和溫尼伯,蒙特利爾、安克雷奇、溫哥華、朱諾這些所謂的十大都市全都榜上無名,反倒是烏蘭烏德,薩斯卡通,斯卡圭榜上有名。
排名第一的費城自不用說,可謂綜合實力強勁,不管是高等院校,還是科研機構,科研資金投入,工業研實力都遙遙領先。
溫尼伯也可算是以綜合實力取勝,各項數據都領先其他城市。而後麵的三個省管市能夠得以擠掉大部分經濟實力雄厚的大都市,主要就是依靠著重點高校數量而取勝,烏蘭烏德和薩斯卡通在重點高校數量上甚至還要過現在的溫尼伯了。而斯卡圭雖然高校數量遠不如前四個城市,但在工業研實力,重點科研機構數量上在全國卻僅次於都費城,堪稱牛氣衝天,所以雖然蒙特利爾高校數量不少,且多半還是英國殖民時期建立的赫赫有名的老牌重點高校,便最終仍然無法與斯卡圭爭奪前五的座次。
小城市排名選擇的是三十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從經濟基礎,地理位置,交通,城市管理水平,教育等各方麵綜合評估出綜合競爭潛力,其實也就代表了這些城市未的可能取得的成就,甚至這些城市未嚐就不是阿拉斯加的下一個十大都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