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波瀾(1 / 3)

第688章波瀾

“如同數支利矛刺穿厚盾,伊爾吉茲大戰結束後不過半月,阿拉斯加大軍已經全麵越過烏拉爾河以西,兵鋒直擊伏爾加河沿岸。”

“席卷如風,阿拉斯加鐵蹄踏足歐洲!”

“歐羅巴的災難,阿拉斯加大軍如同曆史上的門g古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歐洲第一大國,未來他們是否也會打到歐羅巴大陸的中心,打到多瑙河,甚至萊因河?”

進入1940年六月,當德國和英法及其盟國在歐洲展開大戰之時,阿拉斯加大軍在伊爾吉茲大戰中一戰定乾坤後,橫掃西哈薩克,鐵蹄踏入歐洲的消息卻一夜間充斥全球各大媒體,報紙,電視、廣播當中阿蘇大戰的消息即便在歐洲的英法等國,也壓過了西線德英法戰爭的影響。

5月份之前,阿中聯軍兵鋒同樣極盛,但那個時候,蘇聯好歹還有一些希望,在烏拉爾也好,在中亞也好,在西哈薩克也好,他都還沒有完全的斷絕希望。

即便在伊爾吉茲大戰開始階段,全球各國也不認為蘇聯會就此一敗塗地,如果運用戰術得當,甚至可能在西哈薩克反敗為勝,創造全麵反攻的契機也難說,畢竟當時伊爾吉茲大戰前阿蘇雙方的實力是大致相等的,阿軍又是客場作戰,隻要一個不慎,阿軍迎來一次大敗仗也並非一定不可能。

但當伊爾吉茲大戰正式展開,從伊爾吉茲空戰,到庫蘭沙地遭遇戰,再到伊爾吉茲和切爾卡爾兩場圍殲戰,蘇聯人連戰連敗,處境一步步惡化,滑落到了生死邊緣。

到伊爾吉茲大戰結束,蘇聯西哈薩克軍隊幾乎己經十不存一,局勢惡化之程度終於到了觸目驚人的地步。

絕對的一戰定乾坤,阿軍兵鋒之盛舉世矚目,以席卷之勢收獲了最大戰果,數十萬大軍越過烏拉爾河,直抵伏爾加河沿岸。

而到這個時候,再仔細計算雙方力量,才發現蘇聯與阿中為首的海約五國聯軍的實力對比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距離。

在戰前,蘇聯總兵力約在三百萬人左右,而海約國出動的軍隊還處於劣勢,且是客場作戰,到戰中,蘇阿兩國都在國內進行了大規模動員,最終在最高峰時,蘇聯總兵力幾達八百萬,而阿、中、土、保、芬五國加上中亞民族聯軍數量約在五百多萬人左右,遠處於劣勢。

但是到了現在,隨著蘇軍連戰連敗,好幾場戰役動輒就是數十萬人的損失,兵力下降到現在已經不足五百萬,而且五百萬人當中,在烏拉爾還有一百四十餘萬人,在中亞有一百萬人左右,這將近蘇軍一半的兵力在西哈薩克丟失後,也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亞軍隊目前就是連撤退都艱難了。而烏拉爾即便能保住的也隻有下塔吉爾和葉卡捷琳堡的部分軍隊。

也就是說這兩支部隊事實上在蘇聯軍事版圖中已經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了。

而剩下的兩百六十餘萬大軍中,芬蘭戰場約有八十萬人,高加索戰場約有一百一十萬人,這樣算下來,蘇聯人已經感受到了極度驚恐,因為這就意味著他們在廣大的歐洲大陸包括莫斯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地的總兵力大約隻有七十萬人。

這些部隊用來西線防守都很吃力,根本無法用到東部前線預備支援。

唯一讓蘇聯人安心一點的就是他們第二批動員的新兵已經有近兩百萬,這才是他們保證蘇聯歐洲大陸安全的力量,隻是這不是定心丸。

因為兩百萬人全是菜鳥新兵……

是的,這就是蘇軍最應該擔心的事情,本來蘇聯的軍隊素質就要差上阿拉斯加大軍一些,而此前連戰連敗,損失的卻大半是蘇聯主力,所以現在蘇軍加上剩下的兩百六十萬大軍和新征的兩百萬新兵雖然又有四百六十多萬人(不計算被包圍的烏拉爾和中亞軍隊),但數量上不單落後海約軍隊了,素質上的差距也拉得越發巨大。

按照各大國家軍事專家的對比分析,以這樣的軍隊若保證裝備供應的話,抵抗中、土、保、芬四國的軍隊也許可以勉強勢均力敵,但對比阿拉斯加大軍,差距起碼在兩級以上,據最保守的估算,現在的蘇軍也許要以兩倍兵力才有可能與阿軍對抗。

像現在的伏爾加地區,莫斯科無奈之下將成軍的新兵不斷調入伏爾加河沿岸,預計一個月內,這裏將雲集百萬大軍,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新兵要用到這裏,而他們所針對的僅僅是阿拉斯加第四方麵軍,如今不到六十萬。

而且連戰連敗還有一個嚴重後果,就是蘇聯大部分裝備損毀,蘇聯本身的生產能力就要遠差於阿拉斯加,其經濟實力也遠不能和阿軍相比,新裝備的生產和補給已經無法跟上,加上大片土地丟失,也造成蘇聯實力進一步下降,不管是戰略空間還是戰爭潛力都大幅壓縮,此消彼漲,再這樣下去,蘇聯就此崩潰也不出奇。

在蘇聯,關於蘇聯困境的消息是看不到的,看到最多的是表決心,全民一心,共抗侵略等虛話套話文章,在鼓勵民心,但在國外,幾乎已經沒有人看好蘇聯,所以人都隻有一個想法,再這樣下去,蘇聯不投降就隻有覆滅一途,因為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蘇聯本身的國內外環境也遠不能和阿拉斯加等國相比,這是一個相對閉塞的國家,一個與全世界的意識形態都有很大不同的另類國家,假如他們獲得大勝還好,但在連戰連敗之後,就算有國家想要支持他們,也要三思,要考慮自己是否能承受住阿中等國的怒火。

而有資格考慮這種事情的國家也並不多,無非是德美英法等幾個大國。當然對於這幾個國家來說,阿蘇戰場形勢變化如此巨大,他們也必須考慮阿蘇戰爭的事情了,不得不考慮。

蘇聯覆滅,阿拉斯加一家獨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看到的,尤其是這幾個大國。

首先其衝的就是美國。

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羅斯福一份份的翻閱著報章,桌麵上還攤開了一大疊各種搜集來的資料。

在他的對麵,坐著國務卿科德爾.赫爾,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上將等人。他們手上同樣在翻閱著那些報章。

報章上都一麵倒的分析蘇阿實在已經不在一個檔次,雖然那些編外專家的分析多有誇大,但不管是羅斯福還是馬歇爾這個專業人士這一次卻不認為那些文章並非胡諂,他們自己的正式分析報告與這些報紙上的分析也是大同小異。

“席卷歐羅巴!”羅斯福看了半晌,終於放下報紙道:“科德爾,喬治,你們怎麼看?”

“很明顯,相比我們,歐洲國家對於阿拉斯加的強勢比我們更擔心。”赫爾沉淫片刻道:“這也是可以預計的,按照現在雙方的實力對比,蘇聯若沒有外援,再戰下去,隻有覆滅或自行崩潰的結局,而蘇聯覆滅,阿拉斯加的確可能直bī歐羅巴大陸核心,畢竟現在德英法大戰正酣,阿拉斯加如毗鄰虎視,他們誰都有可能麵臨威脅。相信他們誰也不願看到這樣一頭猛虎盯上他們。”

羅斯福微微點頭,然後微歎了一口氣道:“其實對我們而言也是一樣,若讓阿拉斯加人徹底的覆滅了蘇聯,可以說這個世界上,至少在陸地上,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抗這樣一頭猛虎,包括我們美國。所以有威脅的不隻是歐洲,我們美國同樣可能麵臨威脅。畢竟我們本身就是他們的鄰國,論矛盾,我們與他們的矛盾也不少。”

這時馬歇爾擰眉沉思道:“是的,現在阿拉斯加既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已經超過我們美國,在軍事上,我不客氣的說一句,阿拉斯加軍隊也肯定超過了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包括英國和德國、法國,這場戰爭的每一場戰爭我都仔細分析過,發現一個我們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什麼問題?”羅斯福聞言稍微傾前了身子,問道。

馬歇爾拿起一直壓在手下的一份資料道:“蘇聯人口幾近兩億,高於阿拉斯加的一億四千萬,土地麵積阿拉斯加雖是蘇聯的兩倍,但大部分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大部分人口和工農業生產集中在國土南部地區,所以事實上兩國在資源,人口上的差距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而且蘇聯的總兵力一直是高於阿拉斯加的,阿拉斯加需要拉攏其他國家來共同對蘇聯作戰才能拉平這個差距,所以從這一方麵來說,蘇聯是不應該打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阿拉斯加軍隊也不應該占據這樣大的優勢,那麼原因何在?”

“很明顯就是在裝備上的差距,當然軍隊整體素質上的差距也很大,雖然阿軍的其他盟軍實力不見得強於蘇聯,但卻可以起到牽製蘇軍大部分兵力的目的,如此可以讓阿軍集中自己的兵力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優勢。”赫爾說道。

馬歇爾卻搖了搖頭道:“不是這麼簡單的,說白了,其實原因就隻有一個,經濟實力,就算是裝備,也是由經濟實力決定的。就說現在吧,以雙方實力對比,蘇聯應該不一定會覆滅,加上烏拉爾和中亞被包圍的軍隊,他們的軍隊數量事實上仍有六百多萬人以上,因此若正常計算,他們不但不應該繼續大敗下去,甚至他們也有可能反敗為勝,但為什麼所有人都會一麵倒的認定蘇聯再打下去一定會覆滅,原因就是於蘇聯的經濟撐不住了,他們不可能再打下去,隻要阿拉斯加的經濟實力一直強於蘇聯,蘇聯很難翻盤。別看蘇聯的工業區大部分還在,但資源的消耗將會讓蘇聯難以承受,蘇聯不是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除了本國資源豐富,還有數塊殖民地可以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人社會、政治製度和工商業實力使得他們有著遠超蘇聯的對外環境,他們可以通過貿易取得他們所需的一切資源,包括英德法,包括我們美國都不能完全拒絕和阿拉斯加人的貿易,為什麼?就因為他們有些東西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有時為了交換,不得不與他們進行貿易。而蘇聯呢,他們有的,我們都有,我們有的,他們可能沒有,加上他的地理位置和國內製度,使得蘇聯基本上隻能憑借自身的實力來打這場仗,越打就越少,而阿拉斯加人呢,若戰爭一直持續下去,他們同樣會越打越少,但他們實力損耗的速度肯定遠低於蘇聯,所以可以肯定,蘇聯把自己拖死的那一天,阿拉斯加人也還是生龍活虎。而且就算阿拉斯加未來遭遇幾場敗仗,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他們也能快速恢複無氣,而蘇聯人再敗上兩次,可能就要傷筋動骨了,這種情況下,蘇聯還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