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追截
葉卡捷琳堡,坐落於烏拉爾山脈東麓,伊賽特河畔,位於蘇聯首都莫斯科以東1667公裏,自1924起蘇聯改稱這裏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該市始建於1723年,以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蘇聯烏拉爾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蘇聯烏拉爾以東最大城市,全國最重要的工業、交通、貿易、科學、文化和行政中心之一,在蘇聯這是一座絕對擁有非一般意義的重要城市。
20世紀初葉卡捷琳堡被卷入了影響整個俄羅斯的社會動蕩之中。蘇俄國內戰爭期間的1918年7月16-17日,紅色的布爾什維克**者在伊巴特葉夫宮槍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葉卡捷琳堡成為大烏拉爾地區的中心。20至30年代,該市興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廠,同時創建了一些工業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業潛力的加強使人口在戰前的最後十年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三倍,達到了50萬人(純城市人口)。
葉卡捷琳堡(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的麵積事實上並不大,隻有一千多平方公裏,與阿拉斯加行政區劃調整後的省管市麵積大致差不多了,但以葉卡捷琳堡為中心成立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麵積卻達到了近二十萬平方公裏。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涵蓋了烏拉爾山區中南段東坡所有地域,並在事實上橫跨歐亞分界線,該州西南部有部分領土位於西坡的歐洲部分。但主要領土還是位於烏拉爾山脈東坡,緊鄰西西伯利亞平原。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因為處於鐵路交通要道上,又涵蓋了烏拉爾東坡包括鐵礦、石油在內的主要礦產資源區,所以其經濟發展一直在蘇聯亞洲領土中居於主導地位,工廠城市密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大部分城市是在蘇聯成立後開始陸續興起的,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座大小城市,六十七個城鎮,近兩千個村莊,居民近兩百萬,是蘇聯亞洲領土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大多數人口集中生活於城市。
該州主要城市除了葉卡捷琳堡外,還有烏拉爾卡緬斯克、第一烏拉爾斯克、阿斯別基特等城市,包括下塔吉爾和早已經被阿軍占領的謝羅夫都屬於該州城市。
到現在,整個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有過半土地已經被阿軍占領,蘇聯所控製的區域已經擠壓到了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為中心的一塊區域及西南部位於西坡的一塊區域。
不過因為現在大部分蘇軍收縮到下塔吉爾和葉卡捷琳堡,所以蘇軍目前實際能控製的麵積已經不足四萬平方公裏,基本上沿著下塔吉爾到葉卡捷堡及西伯利亞鐵路沿線區域分布。
而此時,西伯利亞的這段鐵路沿線卻是喧囂無比,煙塵漫天,鐵軌上一列列滿載士兵的火車正在急速朝著西麵行駛。
而在鐵路兩側相距數十到一百公裏範圍內,則是槍炮轟鳴,爆炸聲震天動地,在更遠的距離,若從高空中看去,更是可以發現一支支軍隊像是在賽跑一樣,正向著葉卡捷琳堡的鐵路沿線夾來。
這些賽跑的部隊中有蘇軍也有阿軍,不過整體看去阿軍顯然數量要多得多,蘇軍多半處於被追逃的地步。
天空中還不時出現成群的機群,呼嘯著向鐵路上,向鐵路沿線的蘇軍阻擊陣地上投下密集的炸彈,到處是火光衝天,斯維爾德維洛夫斯克州大地已經看不到一寸淨土……
在葉卡捷琳堡古老教堂的圓形鍾樓頂上,國防人民委員,東線最高指揮官鐵木辛哥和從車裏雅賓斯克逃到葉卡捷琳堡的原車裏雅賓斯克方麵軍司令葉廖緬科舉著望遠鏡看著四周一邊慌亂的撤退場景,還有那天空中不斷盤旋的阿拉斯加飛機和那一枚枚投下的漆黑炸彈以及城外漫天的硝煙,一臉的沉重。
主持東線戰事不過一個月餘的鐵木辛哥更是一臉苦澀,從西北戰場調到東線,證實了這絕不是一個好差事。
從他到任起的那一刻,他陷入了與當初的布瓊尼一樣的困境,似乎除了丟失一片片的土地,大軍不是被殲滅,就是隻能撤退,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爭取主動。
隻有到了這裏,他才真正感受到阿拉斯加軍隊的強大,雖然烏拉爾主力已經是蘇聯數一數二的強軍,但在阿拉斯加軍隊麵前仍有不小差距,這與他在西北戰場上所麵臨的壓力完全不同。
在西北戰場上,後來雖然也有阿軍加入,但似乎遠不如這裏的軍隊讓人感到驚慄,不說別的,他幾天前曾親自在南城看到阿拉斯加那支重裝集群。鋪天蓋地的坦克戰車,過萬門的重炮,全軍幾乎完全不用雙腿走路,所有士兵至少都可通過汽車載運。
這哪是軍隊,分別是一支鋼鐵洪流,不管淹到那裏,都能瞬間吞沒目標。
若不是葉卡捷琳堡是古老要塞式堅城,鐵木辛哥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機會撤退。
不過現在雖然最高統帥部終於在最後關頭接受了自己的建議,選擇了放棄下塔吉爾和葉卡捷琳堡撤退,但卻是太遲了。
“這一次的情況不樂觀,我們撤退的太晚了,若能在秋明和南麵的那支重裝集群沒有圍上來之前,我們就開始撤退,我們的機會至少大上五成,但是現在,我最多隻有兩成把握。”
鐵木辛哥放下望遠鏡,然後淡淡的看了葉廖緬科一眼。
葉廖緬科其實並不是撤退的堅定支持者,最開始鐵木辛哥提出他們應該及早撤退的建議時,就遭到了葉廖緬科的堅決反對。
最後還是鐵木辛哥以個人名義向最高統帥部上書,認為若不及早撤退,下塔吉爾和吉卡捷琳堡守不住不說,這裏的八十萬大軍也將會被包圍而全軍覆沒。
可惜第一次建議被拒絕了,鐵木辛哥還被朱加什維利罵了個狗血淋頭。認為他懦弱畏戰。
最高統帥部認為將烏法方麵軍餘部調入葉卡捷琳堡後,以近百萬大軍再憑借下塔吉爾和葉卡捷琳堡堅城,是應該可以堅守住兩城的。至少也足以消耗阿軍不少實力,說不定還能將已經被包圍的西岸方麵軍給救出來。
異想天開,這是鐵木辛哥當時接到最高統帥部回複時的想法,最高統帥部改組,但幾個真正的將帥都鎮軍在外,最高統帥部事實上還是朱加什維利和莫洛托夫這些留守莫斯科的政治家來決定戰略的。
他們沒有親自參戰,沒有親自感受到阿軍的強大,不清楚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的形勢有多麼危急,隻一廂情願的通過數字對比認為兩城可以堅守。
結果這個回複延誤了撤退時間,等到鐵木辛哥第二次上書,並拉攏了在下塔吉爾領軍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方麵軍司令日丹諾夫等幾名將領一起簽名,再次提出撤退建議,最高統帥部在感受到伏爾加方麵的壓力後,也終於同意了撤退建議時,阿第三方麵軍已經從車裏雅賓斯克北上,秋明的阿軍也已經西進,下塔吉爾的鐵路線也被阿軍切斷,已經完成了三麵合圍。
這個時候才開始撤退,敵我雙方軍隊距離太近了,阿軍發現他們撤退意圖後,必定很快就能組織起追擊堵截攻勢。絕不會留出太多時間讓他完成撤退戰略。
而現在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昨天開始大規模撤退,但是結果呢,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大地上阿軍一百多萬大軍盡起,迅速反應,如同潮湧一般,追上撤退蘇軍,然後迅速淹沒。
更有車裏雅賓斯克和秋明大軍也一起出動,如同利箭一切展開了堵截行動,西岸方麵軍更突然遭到四方的阿軍狂攻,阿軍擺明了不願讓西岸方麵軍有能力調動一兵一卒來支持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的撤退。
今日早晨,接到下塔吉爾的日丹諾夫急報,阿軍第一、第十二集團軍切入了下塔吉爾和葉卡捷琳堡之間的鐵路交通線,也就此切斷了下塔吉爾大軍通過鐵路撤退的快速路線,更有十餘萬大軍在野外被阿軍擊潰,損失慘重。
如此一來,不但下塔吉爾的軍隊已經被徹底分割包圍,無力撤退了,也導致原本還有四十萬人防守的下塔吉爾一下子兵力銳減至二十餘萬人,外無補給援兵,四周有阿大軍重重包圍,兵力幾近四五十萬,下塔吉爾完了,徹底完了。鐵木辛哥知道,這次撤退,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是否能把葉卡捷琳堡的大軍撤回去,至於下塔吉爾他已經無能為力。
隻是成功的把握也大大下降了,葉卡捷琳堡軍隊加上鐵路上實施阻擊的烏法方麵軍二十萬大軍,總兵力也隻有五十多萬人,而阿軍在南城原有六十萬大軍,現在已經有五十萬大軍在發現他們撤退後,迅速切向西麵,二十萬烏法方麵軍組成的阻擊線正遭受到阿拉斯加這支重兵集群猛攻,壓力無比巨大。而車裏雅賓斯克還有兩個集團軍已經在兩個小時前占領了第一烏拉爾斯克,並正在向西伯利亞鐵路烏拉爾出口推進。
這支大軍有兩個集團軍,自己的軍隊能守住鐵路出口三天嗎?若這個出口被阿軍攻戰,那麼這次撤退行動很可能演變成一場慘劇。他們離開了葉卡捷琳堡堅城,最後無法回到西坡,卻在鐵路線上的野外被包圍,死得隻會更快更慘。
這一切都是因為行動太晚了,若提早撤退,阿軍在秋明的部隊,以及當初南城的這六十萬阿軍還沒有到達這裏之前,他們撤退,就算阿軍發現的早,趕到這裏也需要時間,那樣最少也能讓他們多爭取到兩天時間,有這兩天最寬鬆的時間,鐵木辛哥完全有反握完成一次漂亮的撤退的行動,不單葉卡捷琳堡的蘇軍,就是下塔吉爾的蘇軍也來得及撤退。
聽到鐵木辛哥的話,葉廖緬科臉上有些訕訕,當初他們這些將領都堅持不撤退,同樣認為有能力守住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但現在呢,隻能證明當初他們是貽誤戰機,貽誤了撤退時間,後果是極為嚴重的,看眼下的情形,葉廖緬科也知道,他們很可能陷入被野外圍殲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