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裏安臉sè更難看了,而且葉楓剛剛說的話很直,說明了葉楓之所以願意見他們主要還是因為弗裏茨.哈伯和懇求,而不是葉楓真的重視他們,或者說葉楓的眼裏並不是很重視他們猶太人的力量。
看到古裏安又要說話,連忙用眼sè阻止。
魏茲曼知道古裏安的脾氣,本-古裏安一方麵顯得熱情友好,另一方麵又尖刻jī烈、好戰和愛走極端,即便是在猶太社團內部,本.古裏安的人緣也不是很好,而且為人強勢,在許多問題上與本-茲維、卡茨內爾森等朋友和同事都會對立,與魏茲曼的關係也是時而非常融洽,而是嚴重對立,常常使得他自己處於社團的少數派地位當中。
這從古裏安平素行事就能得知一二。
本-古裏安原名大衛-格魯恩,1886年出生於bō蘭一個叫普朗斯克的小鎮,父親阿維多是一名“錫安熱愛者”,受此影響古裏安14歲時就投身猶太複國主義運動,與兩名夥伴組建了一個“埃茲拉協會”,目的是促進使用希伯來語,半年內,就使150名衣衫不整的兒童在胡同裏笨拙地講起希伯來語。
903年8月,讀到報上猶太複國主義第六次代表大會關於所謂在非洲建立猶太國的“烏幹達計劃”的報道,他大為憤怒,宣稱:“定居以sè列(巴勒斯坦)才是真正的猶太複國主義,其它的一切想都是自欺欺人”
906年夏,他同一批先驅者乘船離開bō蘭移居巴勒斯坦,以行動來實現猶太複國主義的理想。到了這裏後,他飽受勞累、饑餓和疾病折磨,但當他父親寄來10個盧布時,他立即將彙票寄回:“錢對我絕對沒有用”。
911年11月,古裏安與本.茲維(後世以sè列第二任總統)代表錫安山工人黨出席了在維也納召開的第三次世界錫安山工人黨聯盟大會,古裏安和茲維關於猶太複國主義隻能通過在巴勒斯坦的工人去實現,而不能靠流散的猶太複國主義者的觀點,引起與會代表極大憤慨,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指控他們在巴勒斯坦搞“分裂主義”。本-古裏安那時就發誓,總的一天,他一定要接管對流散猶太複國主義的控製,並讓它服從於自己的目標。
接著古裏安和茲維到君士坦丁堡律學院學習土耳其律和語言,不久因從事猶太複國主義活動被驅逐,於是兩人又流亡美國,並出版了《紀念》和《以sè列地》二書。此時巴勒斯坦猶太工人與海外猶太複國主義者的隔閡越來越大,古裏安於是就決定獨自承擔複國理想,成立猶太工人總工會,1921年,本-古裏安返回巴勒斯坦,並成為工會首領。
929年,他將巴勒斯坦的兩個勞工政黨勞工聯盟和青年工人黨成進行了統一,成立了後世以sè列黨派中曆史最悠久的政黨:巴勒斯坦工人黨(馬帕伊,簡稱工黨)。也是在這一時期,本.古裏安開始越發表現出尖刻jī烈、好戰和愛走極端和另一麵,在許多問題上與本.茲維、卡茨內爾森等朋友同事開始爆發衝突,嚴重對立,使自己處於少數派地位。特別是當工人黨舉步維艱和大量移民湧入巴勒斯坦時,他為自己確定了一個大膽計劃:控製猶太複國主義運動,這個想遭到大部分同事的反對,但他仍是堅定不移的一意孤行。
第18次猶太複國主義代表大會前夕,本-古裏安向複國運動的“官僚”發動了總攻,他不厭其煩地說服和爭取各派別的支持,1933年3月,他動身飛往東歐,進行了他一生中最長、精力消耗最大的一次戰鬥,選舉遊說進行了四個月,他被人稱為“瘋子”。但是結果7月的選舉中,本-古裏安的勞工派以絕對優勢擊敗了亞博廷斯基的修正派,從此他成為猶太複國主義勞工派無可爭議的領袖;隨後他又以堅決過jī(通過各種或明或暗甚至卑鄙的手段打擊政敵)的行動鞏固了自己的勝利果實。
935年8月召開的第19次世界猶太複國主義大會上,本.古裏安被選為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而魏茲曼則再次當選世界猶太複國主義組織主席。而他與魏茲曼的關係也開始表現得時而十分融洽,時而又處於相互敵視的狀態,他們的關係支配了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發展的進程,並導致數百萬猶太複國主義者分裂為二大陣營,長期互相攻訐。
938年,英國政fǔ否定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建議,並發表白皮書,壓縮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額,禁止猶太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本.古裏安堅決反對這一政策,並號召通過遊行示威、增加非移民和定居等手段與之頑強抗爭。
但是1939年9月,德國入侵bō蘭,世界大戰爆發,本-古裏安卻又創造性的製訂了新政策:“我們必須幫助反希特勒戰爭中的英國,就象不曾有白皮書一樣;我們必須抵製白皮書,就像沒有戰爭一樣。”並把猶太代辦處領導下的地下軍事組織“哈加納”的指揮官們召集起來說:“我們要締造一個猶太國家,並建立一支軍隊。”此後,他分出許多精力進行組建一支猶太軍隊的活動。
去年5月,在本.古裏安的積極倡議和參與下,魏茲曼等猶太複國主義領導人在美國紐約比爾莫特飯店製訂了複國運動的新政治綱領,這個綱領規定,猶太複國運動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獨立的猶太國。這個綱領打破了猶太複國主義的神聖禁忌,終於宣告了猶太複國主義的最後目的。
但圍繞這個綱領,他與魏茲曼再次產生深刻分岐,魏茲曼認為:“綱領中有很多吹噓的成分,本.古裏安過於小題大作了。”但本-古裏安針鋒相對:“我相信,戰爭結束後,這一綱領將成為全世界猶太人的奮鬥目標。”
會議後一個月,二人的衝突達到白熱化,甚至斷絕了一切通訊聯係,複國主義其他領導人為他們安排了一次非正式會議,會上大多數人接受魏茲曼的觀點,拒絕本.古裏安的指責,他在這次鬥爭中遭到慘敗,隻能沮喪地返回巴勒斯坦。
但本.古裏安帶著比爾特莫爾綱領回到巴勒斯坦後,便為該方案奔走呼號;他擬定的移居200萬猶太人的計劃,可望徹底解決對猶太人大屠殺後造成的難民問題,同時又可保證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數;提出要求政治獨立的口號給所有猶太人帶來了希望,展現出使猶太人問題得到真正解決的前景;不過經過他的努力,比爾特莫爾綱領逐漸成為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新指南,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成員支持。
但就在這時,北海決戰和菲律賓海戰相繼爆發,阿拉斯加大敗英美主力艦隊,猶太複國主義組織的最大靠山美國和英國遭到致命打擊,這猶如當頭一bāng敲在了躊躇滿誌,準備大展拳腳,實現複國理想的古裏安的頭上,打得他眼冒金星。
在阿拉斯加正式與德國合作,對英美宣戰後,古裏安就到處呼籲:“全世界的猶太人不能再猶豫,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盡一切所能幫助同盟國擊敗阿拉斯加人,否則他們將和德國人聯手控製世界,猶太人將再沒有生存空間”
隻是事與願違,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地中海等一係列的失敗,使得英美瞬間就失去了兩條海上生命線,同盟軍獲勝的希望似乎越來越遙遠。
直到這個時候,古裏安才不得不接受魏茲曼等人的建議,通過阿拉斯加的猶太團體,通過與阿拉斯加高層有一定情誼的弗裏茨.哈伯向阿拉斯加透lù了善意。
是的,他們看上去成了,葉楓同意與他們會麵,並確定在斯塔夫羅bō爾會麵。正是這樣他和魏茲曼才秘密來到了斯塔夫羅bō爾。
但是阿拉斯加現在與屠殺數百萬猶太人的惡魔希特勒合作,愛走極端的古裏安從主觀上就受到了很深的影響,對阿拉斯加的觀感可以說是很差的。與其說他願意與阿拉斯加合作,還不如說他是被形勢所迫,如果還有更好的選擇,他現在絕不會願意來斯塔夫羅bō爾。
本就不情願,誰知道來到這裏之後,還讓他和魏茲曼白白的等了一周時間,要知道他們可是秘密來到斯塔夫羅bō爾的,他們還不能確定阿拉斯加的態度,他們還不能讓英美等國知道他們的行蹤,擔心若阿拉斯加不支持他們,又為同盟國所知,他們會失去一切支持。
所以一周的時間他們呆在這個並不算好,保衛監視又極為嚴密的賓館房間裏可是極為難過的,古裏安的心裏對阿拉斯加隻怕已經更為憎恨。
現在葉楓一進來就直話直說,擺明了不怎麼重視他們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古裏安心裏肯定更不舒服,再讓他說話,nòng不好就會爆出火星,然後落個被人家驅逐出境的下場。
而魏茲曼是出生於俄國的猶太人,後來移居英國,是一個化學家,但在政治上,他應該屬於善於團結各種力量,頗有外交手腕的溫和派,包括爭取美國猶太人財團和非猶太複國主義者的支持,最開始也是由於魏茲曼的努力才得以成,結果此舉使得猶太複國主義組織擁有了強大的財力和國際政治支持,總體力量上了一個台階,越發具有聲勢和影響力了。
魏茲曼爭取的支持者當然也包括不少生活在阿拉斯加的猶太人團體,其中就包括前科技部長弗裏茨.哈伯,哈伯雖然不是猶太複國主義者,但做為一個猶太人,對於魏茲曼等人也是比較支持的。葉楓會來斯塔夫羅bō爾來見魏茲曼和古裏安,就是出於哈伯的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