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離戰場仔細觀察,地上躺著的是銀色屍體多一點點。在戰場上的宋軍就可以感受得到,金兵的兵器鎧甲比他們手上的要好,他們要破開金兵的鎧甲,得要用力砍四刀槍用力刺要兩槍。而自己這邊同伴的鎧甲被敵兵兩刀就破開了,中矛的話,一擊就破開了。就這一兩次攻擊的差別,讓敵軍少死了多少人,自己的同伴多死了多少人啊!還有金兵的戰鬥力更強悍,力量更強,對宋軍的衝力更大。在雙方衝鋒過程中,宋軍死傷人數更多一點。
不過由於武林人士的參戰,他們的勇武也消耗了敵軍不少兵力。宋軍保家衛國的那股不屈意誌,也為敵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如此場麵僵持了一個多時辰,在這期間又有兩頭巨象雲梯被炸毀了。金兵的陣勢攻擊一直是那樣的流暢有序,而宋軍就有些吃不消了。慢慢地又處於劣勢,原本彙聚的隊伍又被衝散了不少。加之金兵變陣,一個個百人組成形似刺蝟的陣型,猛烈衝擊宋軍。在刺蝟陣型的衝擊之下宋軍的聚攏難以抵擋。武林人士也一樣如此。他們的隊伍被衝得更散,劍光刀光對金兵的傷害越來越小了。自己反而在進軍的陣形衝擊下死傷不少。
段逸見狀冷靜觀察一陣子後,便下令變陣攻守士兵互換,以梅花陣禦敵,武林人士以三才小陣禦敵。
鼓令一出,宋軍陣型再變,他們不再是聚成一團,而是圓弧狀陣形,一大圓居中六小圓分立各方,圓弧外圍依然是盾牌為守刀槍局上為攻。
梅花陣型防守嚴密,而攻擊麵更廣威力也更大,它的弱點是機動性不強,難以衝鋒陷陣,可對於敵軍凶猛的衝擊可更好地抵擋,六瓣花瓣可散可聚攻防兼備,可很好拖住敵人陣型。
而武林人士隻有數天的訓練,除了熟悉鼓令,也就訓練了簡單的三才小陣。三才小陣顧名思義,就是三個人背靠背互相倚靠,各自抵擋一麵的攻擊,三人一體,始終不散。如有亡者,兩人靠,隻一人,同伴組陣形。
宋軍陣型一變,潰敗之勢止住些許。敵軍的一隻隻大刺蝟,對宋軍的威脅沒有那麼大了,刺蝟一來,大家散開,退時齊攻其後方。
武林人士施展三才陣後,變得靈活很多,也不怕敵軍陣型衝擊,上前衝時閉其鋒芒,退時上前咬住。由於不用擔心腹背受敵,他們的進攻更加流暢迅疾,斬敵也更多。
然而隨著對戰的深入,我軍根本實力裝備的不盡人意,還是無法維持局麵。金兵的陣勢可以做到一如既往的流暢,宋軍就沒有那個能力了。在金兵陣型一次次持續不斷的衝擊之下,宋軍漸漸吃不消了,又被金兵占了上風。
段逸為了維持戰局,也是費勁心神不斷下令調整策略,甚至連守城的三萬軍隊都派出去了,也都難以真正穩住局麵。最後不得不采取守勢,令宋軍在北門外建好護城防線,用嚴密的棗核陣型苦苦抵擋敵人的攻勢。他還請統帥李祖原和瑤庭公主兩個人與所有擊鼓原一起擊鼓,傳遞的信號是:背水一戰,城破國亡。
時已日落西山,戰爭還在繼續,在一整天的浴血奮戰下,雙方都累了。此時,原野裏的宋軍就像一個個散落棗核,釘在戰場上。擋住了敵軍一次次的衝擊,許多棗核明明已經出現了裂縫,卻還是久攻不破。所有宋軍都知道此時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所有人都拚死守住防線,包括還剩下的兩千多名武林人士。
戰鬥了一整天的金兵,此時已是強弩之末。他們對棗核陣的衝擊一次比一次弱,大家為此感到無比的歡欣鼓舞,勝利就在眼前,再堅持一陣子敵人就該頂不住了。想到這點,所有人覺得渾身都是勁也完全忘記了身上的疲憊,即使看到身邊的戰友陣亡了,後麵的軍士前赴後繼地補位頂上,沒有一絲猶豫懼怕。在守陣的時候還時不時可以發出幾次攻擊,當殺死一些金兵後,他們的信心就更足了。
如潮的金兵在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之下,他們的陣型也有些散亂,威力越來越小破綻也越來越多,被宋軍及武林人士殺死的人也越來越多。死命握住盾牌防守,用盡全身力量揮刀出槍揮劍攻擊,這些動作如機械般地進行著,絕大多數人都已經麻木了。
突然,一聲聲刺耳清脆的金鐵相擊之聲刺破長空從金兵後方傳了過來,金兵不再攻擊宋軍了,全部如潮水一般退了開來。金兵鳴金收兵了。終於擋住了金國軍隊的攻城之戰。終於在正麵的戰場上打退了金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