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十二章 生死一瞬(1 / 2)

山君看到那個姍姍來遲的安歌,總算放下心了。

依照傍晚時的計劃,如果過了兩個時辰,山君和齊桓還沒能回王府,安歌就要帶著鯨蛟趕來。

在山君看來,五城之下的高手,先用人肉坊和春華樓的死士耗盡氣機,自己再一擊將其斬殺就很容易了。

隻是他和齊桓都沒想到的是,龍守五人結陣的戰力彌補了人數差距,同樣藏匿於黑暗的隱衛在龍守五人麵前脆弱的好像飛蛾撲火,連首領於歡也身受重傷。

而後與黑騎捉對廝殺,山君練氣六境的實力無法發揮徹底,對上那個練氣五境鍛力六境的黑騎,他固守要吃大虧。水墨劍氣的特殊性是可以抑製比他修為低的武夫體內氣機的正常運轉,可那鍛力六境的武夫體魄,強橫到讓他頭疼不已。

通俗的說法,入五城境界需要的就是相對等的氣與力,這樣相輔相成才能走的更遠。不過,當初那兩位頂點的武學造詣,延伸到現在來說,都是一條路走到極致的斷頭路。一個鍛力不問內氣如何的崖山山主,一個練氣練到人間無敵的葛虹莊主。

他們為後世留下自己的武學道路後,可都沒想過以後的後輩會如何選擇走這條路。

兩人所在時的江湖也並未如何區分力與氣的不同,大周時期諸子百家都有明確自家的學問與心法門人也多沿著其中道路將其發揚光大。

而兩位人間頂點也都不是百家之人,曾經的境界劃分也不像現在這般明確力與氣的差別。

起先並未有什麼十二樓五城這種境界說法,一分九境,都是按照硬實力來看的。後來的五城則是兩位頂點聯合三教教主一類的人物聯合製定的。

至於五城,一入城門需合境,也就是武夫體魄與澎湃氣機相結合,稱為浩然,達到所謂“融會貫通”,一身氣象磅礴洶湧,,此境以儒家弟子最為得意。入了城,便是所謂問心境,也叫行止,想再進一步就要明白自己要走什麼路,最後要達到一種“我知我還是我”。第三城與第四城合成“長生境”,想入這兩城,需要的可能就是某種虛無縹緲的氣運了,如果說前麵境界可以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的苦修達到,那這一城問的便是“你為何而來,當以何自立”。純粹的武道之心也不比儒家所向的“我心浩然”,不比道家所指的“山中空坐忘,人間百十年”,不比佛門所講的“一念成佛”。至於第十五境,忘憂境,現在江湖上可能一個也沒有,相傳千年江湖上也就寥寥幾人曾經達到過這一境界,可沒留下什麼隻言片語來形容。

山君撐劍,靠在牆角調整呼吸,要不是他鍛力也有四境,黑騎的那幾拳任憑他內氣如何保護,也會要了他的命。

黑騎的眼裏隻有那個封閉他氣府,斬斷他手臂的山君,至於身後的安歌,練氣不過五境,他隻要解決掉山君,一巴掌就能拍死她。

黑騎猛一蹬地,身上肌肉繃緊,一身血紅罡氣掃開了周圍廢墟的磚石。低吼一聲,那匹躲在不遠處的飛龍駒迅速跑了過來。

黑騎抓過馬鞍另一側的豎桶,從裏麵抄起一支短戟向山君擲去

短戟帶著無與倫比的力量飛向山君,這一次山君沒有躲,因為同樣的,安歌也投出了鯨蛟的刀鞘。

緊接著那把長刀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劈向了背對著自己的黑騎,這一刀絲毫沒受罡氣的阻攔,毫無花哨的劈在黑騎的後背上,留下一道猙獰的傷口。

黑騎紅著眼轉回頭,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罡氣,在那把長刀下如同白日積雪一樣融化。

沒等他多想,那把長刀便以更快的速度揮舞起來,安歌麵無表情的揮刀,一身氣機被鯨蛟充分調動,不像是她在揮刀,更像是那把刀在命令她揮動自己。

黑騎瞬間被刀影所籠罩,外人完全不見刀鋒如何抬起落下,隻有安歌手上那隻手鐲上帶著的鈴鐺“叮鈴叮鈴”響個不停。罡氣失效後,黑騎也隻能憑鍛力六境的體魄去硬抗那把鋒銳無匹的長刀。

在揮刀到某一次數後,安歌清喝一聲,突然單手持刀,一躍而起。鯨蛟在半空中畫出一輪滿月後,壓向黑騎。

黑騎匆忙間也隻能用右手的短戟格擋,一刀之下,短戟被削斷。鯨蛟沒了阻攔,砍在黑騎左邊鎖骨上,迫使他跪在地上,右手緊握刀刃。

安歌右手持刀,左手摁在刀背中間處用力下壓,原本依附於刀身的內氣突然增強,像這把刀的名字一樣,化為一條嗜殺的蛟龍,撕咬著黑騎那不斷逸散的血氣。

在行動前,安歌便告知齊桓與山君,如果有專修罡氣的武夫,她可以對付,這把鯨蛟本就是葛虹祖師為了對付鍛力一途的崖山山主所鑄的,隻是二百年後,除了安歌,寒心莊上下二百口人,沒有一人能駕馭得了。不是別人使用不了,隻是那把刀更像認準了安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