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凡已沒了討水的念頭,因為水比黃金珍貴。
他走過去和農民攀談,詢問此地的情況。
原來,這個部族叫“大豐部族”,起名有五穀豐登,大豐收之意。
對照現實情況,真是個諷刺的名字。
數百年來,大豐部族一直風調雨順,族人過得豐衣足食,可天有不測,部族忽然遭遇大旱,半年來一滴雨沒下,河流和水井全都幹涸。
草木皆枯,鳥獸皆逃。
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的大豐部族無處可去,隻能一天天地熬,期望老天垂憐,趕緊降下甘霖,拯救他們。
奇怪的是,這場雨一直沒下。
旱情越來越嚴重,部族每日都會有幾人死去。
有的餓死,有的渴死。
挨不住的就離開部族,前往他處避難。
比如石不凡碰到的那群人,即是部族的逃難者。
緩步向裏走。
石不凡看到,大豐部族的人都麵黃肌瘦,嘴唇幹裂,無精打采,臉色尤其難看。
他們很少說話,因為嗓子又幹又疼。
偌大一個部族,安靜堪比荒山野嶺。
更有趣的是部族的房屋,並非普通平房,而是用泥磚壘成圓筒形,下粗上細,像豎立的玉米棒子。
這些圓筒屋高一丈,不大不小,正適合一家人居住,中間開了一圈窗戶,通風采光。
屋外往往都有一處院子,用籬笆牆圍一圈。
院子裏能圈養些牛羊豬畜。
可石不凡一路走過去,發現家家戶戶的院子都空空蕩蕩,八成那些家畜早渴死了,或者幹脆宰了吃。
再向前走,石不凡聞到一股燃香味。
原來是一座龍王廟。
廟中供著龍首人身的龍王神像,有三五個百姓正給神像上香,禱告,旁邊還放了供品。
他們禱告的內容千篇一律,無非是求一場大雨。
繼續走,石不凡發現了更多的廟宇,比如雨師廟,雷公電母廟,水德星君廟等等,全是和降雨有關的神仙廟像。
這些廟宇和神像相當新豔,建造不超過半年,肯定是大旱之後,部族為了求雨而建。
不知為何,神仙硬是不肯給他們降一滴雨。
這事怪,據石不凡所知,龍王之類的下仙掌管人間降雨,有上仙監令,不會無緣無故弄一場大旱。
或許,另有隱情。
“此廟倒夠老,看樣子有一百年了!”
走到部族中央,石不凡看到一座古廟。
古廟的牆壁坑坑窪窪,裂開道道縫隙,雖修補多次仍難掩老舊,尤其頂上的木頭已發黑腐朽,隨時可能坍塌。
“月老廟!”
看到廟裏供奉的神像,石不凡吃了一驚,居然是月老爺爺。
與老廟截然不同的是,神像嶄新輝煌,漆色明亮,估計也就立了半年。
隻是香火不怎麼好,廟裏空空無人。
難怪,大旱之時,誰還有閑心求什麼姻緣!
“哎呦!哎呦!”
剛走出月老廟,石不凡看見旁邊院子裏有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佝僂著身子,奮力搬一口大水缸。
水缸至少有五十斤,老婆婆搬地非常費力,隻能半步半步地挪動。
石不凡心有不忍,一躍跳進院子,翻手便將那口大缸舉了起來。
老婆婆驚呼一聲,“孩子小心,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