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麥芽糖做出來的同時,吳明也從外麵買回來了瓦缸、甑和酒曲等簡易製酒工具。
謝漫洛雖然知道製作白酒的流程,但是卻沒有實際操作過,尤其是拌酒曲的比例不是很清楚,準備多試驗幾次。
前麵的糧食估計都得浪費,所以她第一次才用了十斤米來嚐試。
另外,她還用了十斤糯米來試做客家娘酒。
客家人都極愛喝娘酒,說此酒養人,特別是坐月子的人,幾乎人人喝足一個月。
娘酒口味很好,甜甜的,酒精濃度不高,大人小孩都可以喝。母親的兩個朋友是客家人,每年春節拜年的時候,都會送來這種酒,後來他們全家人也都喜歡上了娘酒。
侄子將出生的時候,母親曾還在朋友幫助下,在家中製作了幾十斤娘酒給嫂子坐月子喝,做出來的味道和別人送的一模一樣。
做娘酒是大事,謝漫洛那時聽說後,還特意抽出時間回去看她們是怎樣製作的,那些步驟至今都還能想起來。
這裏的人喜歡吃糯米做的食物,種的糧食中,糯稻含了很大的比重。就像這個小莊子,一百畝的稻田裏,有三十畝種的是糯稻。
做客家娘酒的主料就是糯米,既然不缺原料,自然也可以嚐試一下。
不過,謝漫洛為了謹慎起見,也隻用了十斤糯米。
如今不再需要靠賣莊子產的糧食來維持生活,謝漫洛便讓吳明把莊子裏所有的糧食都保存起來,以備後用。
兩種酒都是在謝漫洛的指揮下,由吳明、林嬤嬤和江伯三人幫助完成,可如今也隻是完成了前期部分,成不成功最少還需要等待半個月左右,因為發酵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麥芽糖做出來後,吳明和林嬤嬤、江伯三個人商量著再做一些拿到糕餅鋪子上去寄賣,說若是有人買,那就把這個生意做起來,反正他們也沒有太多的事要幹,閑著也是閑著。
看他們的樣子,就是恨不得多給自己攢點嫁妝,謝漫洛也懶得拆穿他們。
看謝漫洛同意了他們的計劃,三個人就打了雞血般興奮,馬上就開始了新一輪的麥芽糖製作。
有了糖,謝漫洛心心念念的自製烤鴨當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鐵老三按照謝漫洛的指引,在他住的平房側邊用鐵板和泥巴做了一個小烤爐,接著又用鐵塊打出謝漫洛要求的鐵鉤和鐵鉗。
他足足忙了一日一夜,從工作台出來的時候,滿眼血絲,高大的身子都有些佝僂。
不過,他不但沒得到謝漫洛的表揚,反而遭了一通埋怨。“我又沒有要求你馬上就完成,這麼拚命,你要是累垮了,誰來給我打造那些工具?真是不讓人省心!”
埋怨歸埋怨,那對在莊子上悠閑了多日,整天和雞搶食的白鴨還是被江伯逮了回來。燒水、褪毛、灌料,又在鴨身上刷了幾遍醬汁,才掛在屋簷下瀝幹水分。
一夜過後,已經用火烤製過的烤爐迎來了它的第一份工作:烤鴨。
烤爐說小也不算小,是個三尺高,中間部位有兩尺內空的橢圓形物。
瀝幹水分的兩隻大白鴨拿來了,江伯把剛剛又刷了一遍蜂蜜的它們掛到烤爐膛中,鴨子太少,預先放置好鐵棒的內膛顯得有些空蕩。
烤爐下方的炭火燒的很旺,謝漫洛讓江伯不時翻動鴨子,隨著翻動的次數,香味慢慢地就從爐口溢了出來,開始彌漫在烤爐四周。
吞咽口水的聲音不時響起,特別是鐵老三的那數聲“咕咚”,都快要和他打鐵時的聲響一樣清晰了。
半個時辰後,兩隻鴨子都變的紅通通,香味也更加濃烈。謝漫洛站在凳子上看了看後,便說了聲:“可以了!”
江伯馬上就要去取鴨子,謝漫洛忙製止,道:“江伯,小心燙!等兩刻鍾,它們放涼些再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