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要冊封趙若亨為太子的事,讓朝堂內外都沸騰了。次日,朝臣們就罷朝了。
朝臣罷朝,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但是卻在大宗的眼皮底下發生了。
朝臣罷朝之事實在太大,被趙若飛瞞著消息的太後終於也聽說了,知道原因後,氣的暈了過去,謝漫洛和趙若飛都嚇壞了,好在暗二出手,才沒讓太後留下什麼後遺症。
看著一眾來到承福宮痛心疾首的皇室成員,太後涕淚俱下,說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以致他如今胡作非為,拿江山社稷來開玩笑。
太宗對這一切卻絲毫無所謂,給自己新收納的奇人異士都授了官職,而且頻繁召見他們,相談甚歡。
特別是對一個據說是遼國聖女師兄的人更是信任,封為國師,大小事情都詢問他的意見。
封趙若亨為太子的事,就是這個國師提議的,說趙若亨身上有龍氣,是最合適的下一任繼承人。
就連發明旨行文張貼公示的事,也是這個國師操作的。
“皇上,要不就別封亨兒為太子吧?朝臣們都罷朝了,都是臣妾和亨兒不好,德不配位。”皇後靠在太宗的懷裏,害怕自責地說道。
“這和你們無關,那些臣子都是那個孽子的人,如今朕改立儲君,他們當然不樂意了,鬧一鬧就好了。真要鬧狠了,朕就把他們所有人都換掉,皇後給朕推薦的那些人,個個都是有大本事的人,朕就不信有了他們的幫忙,朕的執政能力會不如那個孽子。”太宗安慰皇後,一點也不擔心。
“這總是不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朕是天子,說出的話就是金口玉言。亨兒這個孩子純良孝順,一直都深得朕喜歡,你總是偏心那個孽子,不關心他。國師說亨兒身上有龍氣,朕將來把這個位置傳給他,也算是對他的一個補償了。”太宗想起趙若亨對自己總是那麼崇拜和孺慕,心裏就很是妥帖,覺得自己封他為太子是再正確不過了。
“說起來,也幸好那個孽子之前不願意接受太子的冊封,朕還沒有冊封那個孽子為太子,要不然這次的事不會這麼順利。”想起什麼,太宗一臉慶幸地說道。
“臣妾替亨兒謝過皇上厚愛,臣妾一定叮囑他好好向皇上學習如何做個明君做個仁君。”皇後紅著眼睛,感激地說道。
朝臣們罷朝一連數日,外麵也沸反盈天。
將士和百姓們根本無法接受這個消息,到處都是罵太宗和皇後母子的聲音。
隻是這些聲音一點都沒有傳到太宗耳中,反而收到很多皇上英明,太子賢良的誇讚折子,而且還有“萬民折”,“萬民傘”,讓太宗覺得自己的這個決定是太明智不過了。
至於朝臣們不上朝,那是趙若飛故意與他作對呢,他就不認輸,看那個孽子能奈他何?
太後和其他皇親國戚不同意,那不是正常的嗎?他們都得了那個孽子的好處,當然要為他說話了。
趙若飛想勸大家冷靜對待這件事,但是沒有人願意聽他的,甚至埋怨安寧長公主為什麼不拿出金鞭出來阻止這件事。